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靠创新求发展 向成果要效益----2007年濮阳市科技创新成果累累

   2007-12-05 濮阳市科技局
40
核心提示:科技产出是判断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2007年我市围绕经济建设主战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技术创

科技产出是判断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2007年我市围绕经济建设主战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科技成果层出不穷,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07年共产生市科学技术进步奖39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8项。共奖励获奖单位50个次、科技人员413人次。上述成果已创造经济效益104756.08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4.4

一、围绕做大作强特色优势产业求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是我市落实以工兴市战略,步入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2007年以新材料、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为重点,重点实施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如濮阳濮耐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陶瓷棒复合透气砖的研制》项目,瞄准我国炼铁工业的发展方向――钢包精炼工艺开展研究,实施材料创新和结构创新,采用具有透气功能的高温陶瓷棒和浇注体复合,形成了具有直通孔与狭缝作为组合透气通道的高性能产品。该项产品在保证足够透气量的前提下,拥有比目前透气砖高30%的使用寿命。该项目技术已获得3项在国家发明专利,达到国际首创水平,为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提供了支撑点。项目现已实现产值2000万元、利税600万元,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5000支透气砖生产能力,产值达到4005万元/年,利税1200万元/年。

二、围绕提高我市产品市场竞争力求创新。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的,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壁垒、形成竞争优势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由濮阳蔚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硫化促进剂DM生产新工艺研究》解决了国内普通采用的亚硝酸钠法等落后工艺中存在的废水、废气污染严重、产品熔点低、杂质高等环保问题和技术难题,形成了一套绿色环保的清洁生产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生产的产品初熔点≥value="174" unitname="℃">174,提高了value="4" unitname="℃">4,纯度≥98%。该技术现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且作为中方技术参股在濮阳蔚林大内化工有限公司成功转化,建成了年产6000吨促进剂的生产线。产品被世界第一大轮胎销售公司普利斯通订购, 仅2006年就在世界20多个国家销售6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1亿余元,出口创汇800余万美元。

三、围绕服务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求创新。现代农业离不开先进农业技术的支持。2007年我市积极实施“种子工程”、“先进适用技术传播工程”等富民工程,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由市农科所承担的《农作物新品种濮麦10号、濮科花15号、GS濮豆6018》项目,核心选育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超亿元。濮麦10号连续4年省区试、生产试验,均较对照种增产value="36.8" unitname="公斤">36.8公斤,表现出丰产稳产,抗病抗倒等良好的适应性,适宜大面积推广。濮科花15号的品质优良,其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达到49.80%31.80%O/L比值高达1.57,超过“十五”国家“863”攻关指标(1.40)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林动植物育种工程”花生攻关指标。GS濮豆6018的品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均超过“十五”国家夏大豆育种攻关指标,成为一种适宜黄淮海夏大豆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的中熟大粒型大豆新品种。

四是围绕整合创新资源求创新。为促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我市成立了科技合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完善了科技合作的推进机制。建成了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实现了科技合作的长期化、动态化。2007年进一步完善了市科技合作工作计划,征集了我市企业的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向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了发布。810日,筹备召开了濮阳市粮油加工、食品行业先进适用技术交易会,为我市粮油食品企业搭建了一个技术交流合作平台,签订合作意向协议36项,目前各项目进展良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