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技春潮涌莲城――改革开放三十年许昌市科技事业发展巡礼

   2009-01-15 许昌市科技局
32
核心提示:1978年3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规模盛大的全国科学大会,发出了“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19783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规模盛大的全国科学大会,发出了“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号召。时隔一年,许昌地区科学技术大会召开,沉寂多年的许昌科技界泛起春潮,众多科技英才重新登上历史舞台,用自己的智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伴随着1986年许昌撤地建市、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市科技局等重大事件,许昌的科技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逐年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许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河南省科技厅的关心指导下,科技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书写了辉煌篇章:2001-2006年,该市连续6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同时被授予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鄢陵县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电力电子系统产业园、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示范城市等称号。许昌市科技局相继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被省人事厅、省科技厅授予全省科技系统先进集体,被省科技厅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集体,被市委组织部、市纪委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领导班子,被市纪委授予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职能部门,并连续8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目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两次受到市政府通令嘉奖。

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许继集团被授予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全省只有2家:宇通和许继);瑞贝卡发制品公司被授予全国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黄河集团、森源集团被授予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已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家,是组建企业研发中心最多的省辖市之一,其中2008年新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3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品已达361种,其中2008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高新技术产品37种;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预计达到340亿元,同比增长2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38亿元,同比增长23%。由于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较强的技术优势和较大的发展潜力,2006年,省政府已把许昌列入全省重点发展的六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安阳―漯河高新技术产业带。

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在全省已批准建立的20家省级民营科技园区中,我市占6家,分别是魏都区民营科技园区、许昌县民营科技园区、长葛市工业科技园区、鄢陵县金汇区民营科技园区、襄城县民营科技园区和禹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截至2008年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达近700家,全年预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63亿元;黄河、森源、瑞贝卡等6家企业跻身全省民营科技企业50强。在近年来我市承担的500个省级以上科技项目中,民营科技企业占了90%;在13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占了127家;在361种高新技术产品中,民营科技企业占了292种。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三、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富民强县扎实推进

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建设为载体,以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科技的运作模式,广泛推广应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鄢陵北方花卉集团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起了省级园林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农业专家大院和植物组织培养中心,承担了2个国家“863”计划项目,对蜡梅、牡丹、红叶石楠、日本樱花等41个花木品种进行组培试验和联合攻关,解决了大量影响花卉苗木发展的技术难题,为我市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在2006年全省批准的8个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市)中,我市的长葛市占了1个;在批准的20个省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市)中,我市占了2个,分别是许昌县和鄢陵县。

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工作成绩显著

围绕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等工作,组织实施了“垃圾焚烧发电”、“碱法禾草制浆造纸废水综合治理”、“膜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沙地莲鱼共养”、“沼气技术推广应用”、“生态旅游示范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许昌打下了坚实基础。许昌天健热电有限公司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处理垃圾16万吨,不仅解决了“垃圾围城”的老大难问题,而且利用焚烧垃圾产生的热能发电、供热,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鄢陵县被科技部等18部委批准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标志着我市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五、科技成果管理与转化工作成效明显

近年来,全市共评出市以上科技进步奖258项,其中国家级和省级35项;2006年,我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7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实现了多年来的新突破。去年,我们首次启动了市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评审工作,许继电气公司总工程师张望和许昌卷烟总厂总工程师马宇平成为首次市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获得者。今年,我们又进行了第二届市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评审工作,刘建设、陈玉忠两位同志获得市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在近年来的所有请奖项目中,通过省部级鉴定的比例逐年提高,2007年达60%以上,这是我市科技进步的一个明显标志。被评为一等奖的项目,其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国内先进甚至国内领先,并为本企业、本行业和社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进一步加大,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以上。

六、专利申请量持续大幅度增长

2004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只有235件,2008年,全市专利申请量一举达到1818件,居全省第3位。长葛市连续三年成为全省专利申请最多的县(市);禹州市所属科研院所专利申请量居全省县(市)科研院所首位。在专利申请数量稳步上升的同时,三种专利申请的结构明显改善,专利申请的质量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显现。禹州市被批准为全国首批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市)。

七、产学研结合与对外科技合作步伐不断加快

针对我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少、高层次科技人员匮乏、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的实际,我们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面向国内外寻找技术合作伙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85%左右的规模以上企业与国内20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外大公司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每年引进、转化新技术、新成果300多项2008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结合工作力度,经过艰苦努力,市政府与郑州轻工业学院签署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协议”;41家企业分别与郑州轻工业学院的7个二级学院签订了50项合作协议,内容涉及解决技术难题、共建企业研发中心、共同申报承担科技项目、转化科技成果、引进和培训人才等诸多方面,标志着我市产学研结合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八、创造性争取上级科技项目和资金实现突破

近年来,我们每年都召开大规模的项目申报动员会,想方设法调动企业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上级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每年争取到的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和资金数量都在18个省辖市中名列前茅,近年来共争取到国家级和省级项目292项,争取到无偿项目资金近7000万元。特别是2006年以来,我市争取上级科技项目和资金工作更是实现了重大突破,在最先启动的河南省“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2个项目中,我市的许继集团申报成功1个,获得1000万元的资金资助;在省政府首次设立的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资金项目中,全省5个项目,我市许继集团、黄河集团和瑞贝卡发制品公司争取到了3个;2000万元项目资金,我市争取到了1100万元。2008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39项,其中省级以上42项,争取到上级项目资金近2000万元,项目实施预计新增产值120多亿元;许继集团申报的“高速铁路供电系统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被批准为省级重大科技专项。

九、招商引资连创新高

全局上下发扬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的“三千”精神,不厌其烦地帮助企业到科技部和科技厅汇报项目,赢得了上级领导和专家的信任和支持,招商引资连年跃上新台阶。2004年,我局完成招商引资3134万元,占任务指标1400万元的223.9%2005年,我局完成招商引资4931万元,占市委、市政府下达任务1400万元的352.2%2006年,我局完成招商引资8991万元,占计划指标2800万元的321.1%2007年,我局完成招商引资11399万元,占计划指标2800万元的407%2008年,市委、市政府没有下达招商引资具体指标,但我们自加压力,主动出击,共完成招商引资17562万元,在市直各部门中名列前茅。

十、精神文明建设、效能提升和环境创优工作卓有成效

市科技局相继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 ,被市纪委授予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职能部门等。局系统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件。广大干部职工按照效能提升和环境创优的要求,深入企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扎扎实实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受到了企业、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