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郑州市和全国一些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久旱天气。大旱之年,同样是旱地,可有些小麦不用浇水就能经受大旱的考验,这是郑州市重大科技专项――保护性耕作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性耕作是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
目前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已推广11.5万亩,在保护性耕作项目区,麦田虽没有浇过水,但土壤水分依然保持在10%左右。今年虽然降水少,但保护性耕作的小麦依然长势喜人。据专家实测,覆盖了秸秆的耕地,一个生长季至少可以节省一次灌水,一亩节水50至60立方米,另外,连续5年不间断进行保护性耕作,耕地的有机质就会提高0.12%~0.15%,土地的蓄水量也能提高15%,抗旱性能会更好。
今年,郑州市将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力争使耕种面积达到15万亩,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