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在省科技厅大力支持下,为了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郑州市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计划和科技富民强县(市)专项行动计划,促进民富县强,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郑州市共承担5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和9项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总计获得760万元经费支持,包括中央专项资金320万元,市本级科技经费予以1∶1匹配的320万元资金和省级专项资金120万元。优质强筋小麦郑农16、越冬花椰菜新品种冬花2号、大白菜新品种郑早60、郑早55、抗虫杂交棉郑杂棉2号等一系列新品种得到迅速示范,栽培技术得到集成推广,科技成果得到迅速转化,仅仅“大白菜新品种郑早60、郑早55中试与示范”项目就新增产值3.79亿元,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二是积极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市)专项行动计划。该计划的实施目的是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基层,以科技为支撑,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壮大县乡财政实力。自国家、河南省科技富民强县(市)专项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郑州市先后有巩义市、登封市、荥阳市和新郑市4个县(市)被列入省级试点,其中新郑市于2008年末获得科技部立项成为国家级试点。4个国家级、省级试点县(市),实施专项计划项目总计投入资金5718万元,包括中央投入资金132万元,省级资金230万元,市级资金204万元,县市资金327万元,带动依托项目实施的龙头企业投入资金4825万元。各级资金的及时到位,切实保障了项目按计划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4个国家级、省级试点县(市)共引进、转化、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66项,申报发明专利91项,获省科技成果鉴定2项、省科技进步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3项,人均农民纯收入增加815元。其中,新郑市红枣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红枣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6亿元,年平均增长30%左右,直接带动30万枣农种植红枣的积极性,新增就业人数2万余人。
通过成果转化专项计划和科技富民强县(市)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各项目承担单位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大力培养科技人才,推进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为各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