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平顶山市超前谋划找准科技创新的突破口

   2011-05-10 平顶山市科技局
37
核心提示:近日,平顶山市科技局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集中进行“靠正气实干”学习讨论。 大家认为,靠正气实干,首

近日,平顶山市科技局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集中进行“靠正气实干”学习讨论。

大家认为,靠正气实干,首先要有正气,要树正气。靠正气实干的最终落脚点是要实干。今后一个时期,平顶山市的科技工作要围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和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准确把握和主动满足平顶山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自主创新的迫切需求,以解决制约平顶山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瓶颈问题为重点,以关键技术的突破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为平顶山市“一区三地一支点”建设提供引领和支撑。

一、着力开展煤炭生产和煤盐化工技术创新

大力发展煤炭安全、高效、清洁采挖技术,推动煤矿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安全、绿色开采、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重点开展松软低透气性煤层增透技术、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技术、深井高地应力条件下的支护技术研究;开展瓦斯区域综合治理、矿井水患治理、矿井废弃物综合利用、矿井降温技术研究;加快重点煤矿区煤矿瓦斯规模化抽采和利用技术研究,支持重点煤层气田的地面开发研究。

大力发展煤盐化工技术,推动煤、盐产业由资源开采向深加工、清洁高效利用的方向转变。重点开展煤层气综合利用、煤制烯烃、焦炉煤气制氢(甲醇、二甲醚)、焦炉煤气制乙炔、己二晴中试、煤焦油制针状焦、等离子体法煤制乙炔、乙炔制丁二烯、粗苯加氢精制等新型精细煤盐化工技术研究,努力开发出一条低污染、低能耗、高纯度的生产工艺,为现代工业生产提供优质、可靠、经济的原材料。重点开展芳纶、气囊丝、高端PVC、离子膜烧碱、工程塑料、工程纤维材料等研究,依靠科技进步和工艺改造提档升级,不断拉长平顶山市的煤盐化工产业链条,促进平顶山市煤盐化工基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二、着力开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

装备制造业是平顶山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在矿山、电力、环保、铁路、轴承等领域的装备制造能力有很好的基础。要重点支持超高压及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制备技术、智能化电网用智能开关关键技术、数字式互感器关键技术、大型环氧树脂浇注绝缘子及绝缘材料制备技术、大功率液压操动机构阀体制备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信息化、智能化替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实现制造系统智能运行,形成绿色、智能、网络制造和服务体系;开展高端液压支架及计算机电液控制系统、LJP长袋脉冲式除尘器、自清灰袋式除尘器、特种机车高速重载合金钢铸件、低噪音精密轴承、高速龙门数控(钻、攻、雕)机床等技术研究,通过这些领域的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平顶山市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的建设提供技术储备。

三、着力开展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

由于历史原因,平顶山市境内已累积7000多万吨煤矸石(每年新添200多万吨)、3000多万吨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年富余焦炉煤气和炼钢高炉煤气30多亿立方米,副产品煤焦油80万吨,还有煤矿开采排放的大量瓦斯无法统计。目前,煤矸石、粉煤灰主要是制水泥、制砖、铺路等,资源利用水平较低;富余的焦炉煤气直接燃放、排空,既浪费了能源,又污染了大气,给平顶山市环境容量造成巨大压力。据研究,每吨煤矸石约可生产0.6吨聚合氯化铝、0.3吨水玻璃、0.25吨白炭黑,实现产值3000元以上;20亿的富余焦炉煤气制氢、乙炔、液化天然气、甲醇、二甲醚等,可实现产值34.2亿元。加强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在煤矸石、粉煤灰、焦炉煤气、冶金高炉富余煤气等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变废为宝,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发展转到低碳、环保、节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初步建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共性技术支持体系的基本框架,为平顶山市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创造天蓝水清山绿的优美环境

四、着力开展生物工程技术创新

要加快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支持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饲料、生物添加剂等产品开发,发展有机农业、有机畜牧业,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重点支持生物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开发功能型、营养型、保健型特色食品;大力支持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研究,使秸秆替代化肥,植物疫苗替代农药,实现农业的清洁生产和多资源循环增值利用;支持开展鸟苷、苏氨酸、赖氨酸、复合酶生物饲料等生物工程技术研究。

五、着力开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技术创新

大力发展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重点支持太阳能电池用F80型单晶硅光伏板研制、太阳能硅材料线切割专用刃料研究、800兆瓦太阳能电池片产业化技术研究、普及型多功能太阳能独立发电装置开发等;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重点支持采用秸秆等植物基脱氧合成燃油燃气技术、生物质废弃物基活性炭制备技术研究等;大力发展新材料开发技术,重点支持对位芳纶产业化研究,开展超强、超韧、耐高温、高性能改性工程塑料制品和纤维制品制备技术研究,引领尼龙6、尼龙66PVC树脂延伸拓展下游产品开发,满足汽车小型化、电子电气设备高性能化、机械设备轻量化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