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三门峡市企业科技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2011-08-02 三门峡市科技局
55
核心提示:一、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研究与开发实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5亿元增长到2009

一、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研究与开发实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5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4.28亿元,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占GDP的比重由0.45%提高到0.60%,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企业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大中型企业R&D经费达到3.01亿元,是“十五”末的2.37倍。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十一五”期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10项,其中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奖励市级科技进步奖105,授予科技合作奖3人次。全市专利申请、授权总量连年增长,2010年全市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达到428件、371件,分别是2005年的2倍和5.1倍,其中专利授权量比上年增长107%,企业专利和职务专利比重上升到70%,专利质量明显提高,专利结构不断优化。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从“十五”末的47%提高到53.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自主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也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突破经济社会发展技术瓶颈。根据三门峡市主导产业,企业积极申报承担省市级“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按照自主创新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最大限度地集中科技资源,针对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攻关,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截至目前,该市企业共承担省、市重大科技专项12项,争取各级财政科技资金3300万元,企业项目总投入23.76亿元,研发投入 5.05亿元,已投()产项目新增产值7.07亿元,利税0.964亿元,在多金属、煤化工、生物技术、节能和清洁生产等重点产业上取得了一批技术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成果。灵宝金源矿业承担的“多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研发投入5565万元,已申请发明专利5项,取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2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7篇;工程建设(产业化)进展顺利,已建成生产线2条并进入验收阶段。中蓝义马铬化学有限公司承担的“铬盐清洁生产工艺装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顺利完成并通过专家组验收,申报专利6项,实现了铬渣零排放、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建成了4000/年氧化铬、8000/年铬渣生产脱硫剂生产线,完成投资9873万元。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20万吨/年甲醇蛋白工业化示范”项目,通过招标获得2010年河南省扶持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支持500万元,整个生产工艺采用DCS/PLC控制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填补省内空白。该项目总投资9.92亿元,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3.94亿元,利税1.35亿元。义马气化厂承担的“20万吨/年醋酸装置集成创新”项目顺利通过省科技厅中期评估,现已进入现场调试阶段。已完成投入6.56亿元,其中研发投入1.12亿元,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三门峡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承担的 “清洁镀金新产品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已完成了生产清洁镀金新产品技术及工艺,申报了发明专利,开发出柠檬酸金钾产品,建成年产50吨柠檬酸金钾生产线,已进入规模化生产,2010年销售收入达3.07亿元。

(二)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市以企业为依托,共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1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这些研发中心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研发能力和产学研结合能力的提升,在承担产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高新技术产业化中起到加速度作用。全市有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7家,在创新发展中发挥出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重点学科、优势产业领域中开展重点实验室建设,组建了市级眼科重点实验室、生物重点实验室。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市产业集聚区和渑池县产业集聚区成为省铝冶炼及加工特色产业基地,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显现雏形。

(三)重视科技人才,加强科技合作。经过“十一五”发展,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达到5.2万人,其中高级职称或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0.4万人;企业中从事研究开发专业技术人员0.58万人。在科技合作方面,该市企业与9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从科研院所和高校引进人才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实施国家级科技特派员项目2个,省级8个,市级12个,引进人才及团队20个;在高层次人才合作上,有张懿院士、陈文新院士、余永富院士、束怀瑞院士为首的四支科研团队与企业长期合作,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蓝义马铬化学有限公司、灵宝市果品开发总公司等3家企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全省首批省级院士工作站,数量位居省辖市前列,企业中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通过与中科院院士合作,开曼铝业和中蓝义马铬化学有限公司承担了2项国家重点863项目,将获得科技经费支持2500万元。

(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高新技术领域的生产企业68家,2009年以来按国家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8.886亿元,增长14.4 %;工业增加值27.47亿元,增长18.02%;销售收入75.76亿元,增长15.20 %;税收3.166亿元,同比增长5.10%;出口创汇936万美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3%,保持了增长趋势,调结构,促转型作用呈现。一批新上的高新技术项目开始进入效益产出期,将大幅度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市产业中的比重。

(五)科技创新环境显著优化,推动自主创新不断发展。一是对自主创新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工作,连续召开高规格的科技大会。市、县两级分别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科教兴市(县)工作领导小组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了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对考核先进单位进行公开表彰,市、县两级连续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有力地推动了自主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任务的落实。二是制定和落实科技创新政策。相继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三门峡的决定》、《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依靠自主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和《三门峡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措施;企业研发投入税前加计扣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逐步落实,提高了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积极性。2009年至今认定企业研发费用8733万元,部分企业已享受到减征所得税800多万元的政策优惠,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开始享受所得税减按15%征收的优惠政策;对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进行技术转让活动所得实行营业税和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了落实,营造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三是加强了对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实施了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灵宝市和金源矿业有限公司列入了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和优势企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组织开展“雷雨”“天网”等专项执法行动,努力营造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薄弱。一是表现为研发机构较少。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23%建有研发机构,省级重点实验室目前还是空白。而且,各研发机构在“产学研”结合中基本处于从属地位,尚未成为自主创新主体。二是表现为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较差。三门峡市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设备简陋,无法开展高层次的自主创新活动。 

(二)企业经营者创新意识不强。企业是否创新,企业家的决策行为是关键。从三门峡市企业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家对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必要性认识不够,普遍存在重资本、市场等要素的扩张和开发,重扩大规模和提高产量,轻技术创新、储备和内部挖潜。科技创新对企业来讲,意味着改变传统习惯的生产方式、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同时伴随着一定的投入和风险,相当规模数量的企业领导创新意识不强; 舍不得研发投入,小富即安,维持现有产品多年不变。企业缺乏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机制。企业主创新意识不强,直接导致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少。

(三)自主创新环境有待改善。一是创新的舆论环境不够宽松。对开拓性、探索性的创新活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应该营造一种失败者也是英雄的舆论环境。二是化解创新风险的机制不强。开展自主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和承担相当的风险,三门峡市未建立创新风险基金,且许多扶助政策都偏重褒奖成功,社会资金流向创新风险投资的又少,致使许多企业不敢、不愿放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四)创新性人才缺乏。人才总数偏少、高层次研发人员更少,对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技术和人才难以给予足够的支撑,制约了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加上三门峡市大多数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使之既难以吸引创新性人才,也难以象有实力大企业一样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厚待遇和先进科研设备及研发环境;同时,企业对科技人员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这样对创新性人才吸引力就更小了,导致引进人才数和外流人才数不对等,人才流失严重。

(五)科技投入与科技发展任务严重不适应。研究与开发(R&D)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0.6%与全省0.9%的比重仍有差距。财政科技投入存在着不高(科技投入增幅低于财政收入增幅)、不稳(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不重(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不到法定要求)、不平衡[县(市)区之间不平衡,市、县之间不平衡,六个县(市)区中,4个县(市)区科技投入绝对额超过市本级]的问题。

上述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乃至三门峡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制约着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是影响和制约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自强三门峡市自主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三、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议

(一)转变观念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必须摒弃那些束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思想观念。对此,一要转变只重视资本、市场等要素的扩张和开发,重视扩大规模和提高产量,忽视核心技术掌握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思想。二要转变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思想。自主创新虽然在初期投入成本较高,但却避免了引进技术时要支付的高昂代价,也避免投产后需将绝大部分利润让给别人的痛心局面。从长远看,企业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掌握自身发展的命运。三要转变只注重跟踪仿制,而不愿自主创新的思想。跟踪仿制他人技术虽然对于技术发展自身而言风险较低,但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却始终落在别人后面,没有在根本上掌握技术发展的主动权,同时还存在着潜在的知识产权纠纷等危险。所以,只有进行自主开发,才能真正掌握技术发展的主导权,实实在在地规避各种风险,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的后劲。四要在科技人员的思想上根除浮躁心理,树立敢为人先的信心,将自主创新的精神扎根于思想深处。五要改变只重视竞争而缺乏合作的思想。要改变企业在研发上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集中研发力量,避免重复研究,加快研发速度,共享创新成果,增强对外竞争力。

(二)加大研发投入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

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近年来,该市在科技经费投入总量上不断增长,但研发投入占GDP比例即研发强度远低于发达地区,不能满足自主创新的需要。据技术性标志显示,当研发强度低于1%时,技术水平处于使用技术阶段;当研发强度在1%2%之间时,技术水平处于改进技术阶段;当研发强度超过2%时,技术水平处于技术创新阶段。2010年,全市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为0.6%,表明三门峡市的技术水平仅仅处于使用技术阶段。因此,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扭转在竞争力上的劣势,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必须加大科技经费投入,通过在重点领域的研究突破来带动全市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 

(三)合理开发使用人才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

自主创新的实践,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创新活动中。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竞争的焦点主要落在人才、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要以自主创新推进全市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使用问题。要善于从内部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避免人才从源头流失;要用待遇、事业和感情吸引、留住人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交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和人才优势,通过招才引智为三门峡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撑。

 (四)有重点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捷径

一要强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战略产业、朝阳产业,是引领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是推动传统产业换代升级的助推器。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具有乘数效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有时一个高新技术产品、一个高新技术项目可以带动一个企业、一个地方的经济呈几何倍数发展,这是其它任何因素都无法比拟的。

二要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强调优先发展、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决不是忽视传统产业的发展,而是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促使传统产业特别是五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我们要始终坚持一手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努力使二者各展其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是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主导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科技信息服务、文化传媒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提高科技咨询、工程设计、科技孵化、检验检测、软件外包等知识型、增值型服务的比重,提升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四、政府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政府是桥梁,是助推器。政府应着重通过改善创新环境、优化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一是要营造政策环境,积极整合资源,搭建企业的技术支持服务平台。为推动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应重点培育一批对技术创新起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型企业。同时,政府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为企业创新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强化政府部门宏观调控职能。 (1)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开放服务方式,在全省企业比较集中或产业集聚优势比较明显的地区,建立企业技术支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设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引导和协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国有企业的研究所、实验室向企业开放 , 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2) 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地组织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与交流活动 , 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研发机构、联合或委托开发、技术成果转移、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等多种形式 , 加快企业与科技资源的有机结合 , 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3)建设完善科技信息网 , 向企业无偿提供产品、市场、技术、国内外发展趋势等信息咨询;为企业产品开发提供共性技术和软件支持等; 及时发布国家部委和省项目申报信息 , 并有相关的咨询指导。

二是要促进产学研结合 , 加快创新能力发展。企业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1) 政府通过项目资金和政策 , 引导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机构 , 成为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2) 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 通过托办、联办等多种形式共建技术研发机构。

三是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 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科技攻关项目的扶持与支持力度 ,使企业成为科研项目承担的主体; 要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的风险投资主体和融资机制 , 积极引进各类风险投资 , 增加政府的风险投资资金 , 发展民间风险投资公司 , 建立多种形式、多种所有制的风险投资机构。要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 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 , 鼓励金融机构拓展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品种 , 开展信贷服务 , 全方位、多角度地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

四是要大力发展中介机构 ,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科技成果推广和企科技创新方面 , 科技中介机构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 企业科技创新需要社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和服务。政府要拿出专项资金支持中介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 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等服务机构 , 建成组织网络化、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对愿意为企业服务的社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应根据其服务的质量和数量 , 在科研经费、实验设备、技术攻关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五是要加强培训和管理 , 造就一支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 , 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 , 谁就拥有一流的科技成果 , 谁就具备了真正的竞争实力。因此 , 要重视企业科技人才的吸引、培训和使用 , 大力实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战略 , 牢固树立用人、聚人、培养人的意识和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 ,使企业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 ,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 , 重视职业再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 , 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本的存量和综合素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