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信阳市“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通过省重大科技专项论证

   2011-11-16 信阳市科技局
35
核心提示:近日,河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信阳市申报的省重大科技专项“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进行了论

近日,河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信阳市申报的省重大科技专项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进行了论证,专家组一致通过论证。省科技厅张代民副厅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教授、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研究员、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王才林研究员,以及省农业厅、农科院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论证会。论证会上,陈温福院士强调,农业部《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20112015年)》指出江淮流域是粳稻发展的重要区域,籼改粳是江淮流域水稻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结构变化的必然要求,技术可行,条件成熟。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符合《全国种植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的江淮流域籼改粳的战略要求,是加强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在豫南实施籼改粳,大力发展粳稻生产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豫南水稻单产和总产,对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是信阳市主持组织实施的第一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标志着该市农业科技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该项目围绕豫南籼改粳稻麦耕作制度优化技术、粳稻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集成和粳稻机械化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等开展相关研究与大面积示范,并组织实施豫南粳稻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开发。通过项目的实施,研制适宜豫南稻区粳稻小麦生产耕作制度优化、超级粳稻高产、稳产、优质栽培和粳稻机插秧轻简高产高效栽培等多项技术。 项目完成后,豫南稻区粳稻生产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年推广面积达到300万亩,平均每亩比籼稻增产稻谷50公斤,亩增加经济效益300元以上,年可增产稻谷1.5亿公斤,三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到700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20亿元。信阳市政府机关党委副书记豁冰、市科技局局长肖国平、市农科所所长郭祯等参加了会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