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三门峡市采取措施积极落实厅市会商确定的各项任务

   2012-07-30 三门峡市科技局
29
核心提示:厅市工作会商会议召开以来,三门峡市紧紧抓住会商机遇,认真落实会商会议精神,围绕“三大战略定位”和“四

厅市工作会商会议召开以来,三门峡市紧紧抓住会商机遇,认真落实会商会议精神,围绕三大战略定位四大一高战略,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三化”协调发展为统领,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各项会商议题的有效落实,一批重点项目通过论证实施,高新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会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围绕会商议定内容,加强上下联动,统筹运作,通过谋划培育一批重点项目,推动三门峡经济转型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已申报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13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重点重大项目5项,预计可安排9-11项,争取上级科技资金5000余万元。金属镓和纤维素酶两个项目列入全省十五个重大专项备选名单,其中刚刚通过论证的氧化铝废液提取金属镓项目得到了省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项目完成后将实现年产金属镓200吨,产值4.8亿元,利税1.29亿元,不仅能有效减少氧化铝行业赤泥排放,而且通过项目后期的高纯镓、砷化镓、氮化镓等系列产品开发,对于资源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条、实现深加工增值、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等方面也树立了示范样板;高效木聚糖酶项目,列入国家支撑计划和省重大专项备选,项目以廉价的玉米芯粉替代昂贵的木聚糖作为碳源和诱导物,生产活性高、发酵周期短、产酶水平高的耐热高效木聚糖酶,可满足饲料、烘焙食品等行业使用要求,进一步带动全市生物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高档牛肉制品产业化开发列入国家成果转化和省产业化重点项目,投产后年产高档牛肉4000吨,可实现销售收入3.8亿万元,同时可带动5000户农户年均共新增纯收入近亿元,有力的推动三门峡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通过这些项目的强力实施,将在全市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为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推动作用。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丙尔金清洁镀金技术列入《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名录》,年产100吨清洁镀金新材料丙尔金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戴卡轮毂的铝合金汽车车轮成形技术研究项目,已于近期通过答辩,有望列入国家863计划,获得超过千万元科技经费支持;动态自动平衡仪、数控加工线、高活性碱性蛋白酶、植物纤维抛光研磨粉等5个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获得400万元资金支持,助推一批中小型科技企业快速发展;恒生科技、中原精密、中蓝义马等3家企业初步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查,高企规模逐步扩大;1-6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累计为53.61亿元,工业增加值为17.3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79%30.4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速明显加快。

三是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强化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全面拓展科研载体,狠抓创新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依托开曼铝业建立的河南省氧化铝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依托孟成生物建立的河南省色氨酸制备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了省厅认定,三门峡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达到17家,市级1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3家,研发设备价值总计1.5亿元,汇聚科技人员近千名,并已经成为研发重点核心项目的中坚力量。围绕生物、黄金冶炼、清洁镀金等三门峡优势特色领域,培育上报5家省级院士工作站,争取今年省级院士工作站总数突破10家,保持企业建站总数在全省的前列地位,进一步发挥其引进高层次人才重要平台的作用。仰韶生化与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初步达成在该市合作共建中国(三门峡)酶制剂研发与应用技术中心意向,中心的建设将对进一步汇集资源、扩大影响,引进高端人才,孵化创办大批新的生物产业类企业,带动全市整个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全市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98家,合作项目165项次,引进高层次人才230人次,以创新平台为载体引进院士团队6个,聚集中高级科技人才近千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