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Google Glass成像方式:或利用新一代隐形眼镜

   2012-07-02 搜狐IT
41
核心提示:  Google Glass最近可是大出风头。在Google I/O的第一天,创始人Sergey Brin以高空跳伞视频直播的方式正

  Google Glass最近可是大出风头。在Google I/O的第一天,创始人Sergey Brin以高空跳伞视频直播的方式正式向世人展示了这一惊世之作。虽然得等到明年年初才能出货,而且还只是面向开发者的版本,售价也高达1500美元,但是依然挡不住公众对这款颇有科幻色彩产品的热情。

  Google此次的保密工作做的相当不错,除了已发布的少量信息之外,外界对该产品的各种特性和工作原理几乎一无所知。大家能做的只有从各种视频、发布会和官方声明中的只言片语里各种猜测。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到底Google Glass是如何成像的呢?果壳网网友Forkintheroad给出一个有趣的答案:他认为从Google Glass核心团队成员的信息可以推测成像方式主要是利用新一代隐形眼睛。

  根据Quora上的一个回答,Google Glass的核心团队主要由4个人构成:Babak Parviz,Steve Lee,Sebastian Thrun和Google的联合创始人Sergey Brin。

  ●Babak Parviz:他的专长包括生物-纳米技术、自组装、纳米制造和微机电系统。成名于在华盛顿大学实验室中关于嵌入式电子隐形眼镜(contact lenses with built-in electronics)的研究,这也是他能成为团队核心成员的主要原因。

  ●Steve Lee:Google Latitude(一项允许用户分享彼此位置的服务)的幕后大脑。从Project Glass的演示视频我们可以发现,导航和依据位置的各种应用在Google Glass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Sebastian Thrun:他曾负责谷歌另一项野心勃勃的计划——无人驾驶汽车。

  ●Sergey Brin:Google的联合创始人,负责统筹整个计划。

  这4人中后三者或多或少都可以算是Google自己的人,而Babak则相较而言略显边缘化。他的加入会为Google glass增添哪些新元素呢?我们从他的成名研究——嵌入式电子隐形眼睛开始来一探究竟。

  据纽约时报报道:Project Glass很可能会因为Babak的加入变成Project Contact Lens(隐形眼睛计划)。他的专长——生物纳米技术是一项将交叉学科,融合了生命科学和纳米技术。他最近研发出了一款内置电子设备并能向人眼展示像素的微型隐形眼睛。

  这款颇具未来色彩的隐形眼睛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虽然我们可能还得耐心登上一段时间才能真用上,但是不妨来看看未来可能的美好图景。未来的嵌入式电子隐形眼镜也许可以像普通的隐形眼镜一样佩戴,主要用于成像,也能充当数据传感器的角色。主要组件有:太阳能电池组件、电路连接装置、生物传感器组件、传感控制回路、能量存储组件、通讯组件、成像控制回路、语音能量转换回路。概念图如下:

  看起来很美好,但这只是假设性判断。实际情况是在2009年末这个产品尚在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只能塞进去8×8像素的LED,而且这个LED还不能对视网膜成像,只能形成模糊的影子。虽然研究者表示可以通过在LED前增加微透镜,或者用激光直接在视网膜成像,但显然还有各种困难需要克服。毕竟这种植入人体的设备要解决的问题远比实验室中碰到的多,比如如何过美国FDA审查就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但是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其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结合Google Glass一系列先进的交互方式如眼动轨迹分析技术、智能语音输入等,增强现实这项提了很多年的技术将真正在生活中得到实现。2013年初的开发者版Google Glass很可能还是会采用类似全息投影的技术,将图像投射到Google Glass那块置于眼睛前上方的透明小块上。嵌入式隐形眼睛可能会在下几个版本中出现,毕竟伟大的技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人类从外界获得信息中有99%都来自己眼睛,如果Google Glass将来真的能将嵌入式隐形眼睛推广开来,这将是所有屏幕中最厉害的一个,就像魔戒中说的一样,One Screen to rule them all。

责任编辑:梁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