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建设动员大会召开

   2016-08-30 新乡市科技局
36
核心提示:8月29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建设动员大会召开,新乡全面启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建设

829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建设动员大会召开,新乡全面启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建设工作。市长王登喜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省科技厅副厅长夏培臣,市领导范学贵、刘建华、刘尚进、陶铁成等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尚进主持会议。

会议宣读了《国务院关于同意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传达了河南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精神。新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教园区、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新东产业集聚区作了表态发言。夏培臣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就做好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的建设,王登喜强调:

一要充分认识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的重大意义。建设好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是新乡率先崛起的机遇,是推动新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战略突破口,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建设好新乡片区,对新乡的产业和企业、当前和长远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要进一步理清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的建设思路。要以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实现新乡的率先崛起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规划引领,加强政策引导,创新体制机制,建好载体平台,强化人才支撑,致力于把新乡建设成自主创新的先导区、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创业创新的生态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要以高新区为核心区,以大东区为载体,以多个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为辐射区,按照“一核多区”、“一区多园”的机制来建设,建立利益均沾、动态调整、有进有出的开放体系。

三要强化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的措施。一是建立健全示范区的管理体制。市级层面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多个专业组,各县(市)、区也要成立自己的工作推进机构,领导各自园区建设。二是建立示范区发展的机制。要通过建立完善激励、共建共享、投入、融合、利益分配与成本分摊、容错等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完善示范区的政策体系。在省里相关文件正式下发后,要结合我省政策和新乡实际,借鉴其他示范区的优惠政策,尽快出台新乡更具含金量、更具激励作用的“N+1”政策体系。四是科学制定示范区发展规划。坚持“以我为主,借脑智库”,我们要提出方向和目标,把握当前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请专家进行优化提升。示范区发展规划要与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有效衔接,突出政策和项目支撑,确保规划务实管用。五是打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制度环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厉打击侵权盗版、制假伪劣行为;建立专利导航长远发展机制和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估制度。六是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体制。要不惜千金买宝刀,以识人的慧眼、用人的胆略、容人的胸襟来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七是大力开展“一招四引”。一招”是招商,“四引”是引资、引智、引金、引企。要树立零点思维,算大账、谋长远,敢于拿出优质资源与优势企业开展合作,对认准的企业和项目,要拿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持之以恒跟踪推进,争取项目落地。八是培养创新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新、尊重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浓厚氛围,为创新厚植生长的土壤。

王登喜最后强调,要狠抓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制定台账,完善推进机制,通过各项工作的落实,使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成为创客之乡、创新之城、创业之都,成为创新、创意、创造、创富的平台,为新乡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率先崛起,为实现“四个新乡”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