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洛阳市科技局紧紧围绕打好创新驱动发展这张牌,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为抓手,完善政策措施,突出重点攻坚,加强协同联动,强化机制保障,积极调动各方力量落实落细工作任务,创新引领型企业不断壮大,创新引领型平台稳步增长,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的基础不断夯实。
一、总体情况
——创新引领型企业不断壮大。上半年,洛阳市推荐申报省创新龙头企业36家、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97家,分别是去年全年的1.8倍、1.25倍;推荐申报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68家,较去年同期增长73%,其中209家企业通过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前洛阳市备案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644家;以双瑞防腐为代表的5家企业有望入选河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创新引领型平台稳步增长。上半年,依托中色科技成功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工程研究中心2个、工程实验室2个,新认定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获批全省首批专业化众创空间2个、省级星创天地4个,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56.67%;组织认定市级研发平台142个,其中,企业研发中心128个、企业技术中心14个,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1.74%。首批市级众创孵化载体申报工作顺利启动,已受理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备案申请27个。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政策措施。一是研究制定《洛阳市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办法》,重点实施“普转科”“科升高”“高企提升”三大创新主体培育计划,健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龙头企业”政策扶持体系,通过研发经费奖补、资格认定奖励等方式,鼓励引导更多的企业融入科技创新。二是密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洛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洛阳市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实施办法(试行)》《洛阳市加快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实施办法(试行)》《洛阳市加快“星创天地”建设扶持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大幅提高对新获批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奖励资金额度,配套完善众创孵化载体建设奖励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国家、省、市三级创新平台载体梯次建设格局。
(二)突出重点攻坚。一是开展创新资源大调研。集中一个月时间,兵分四路,实现17个县(市)区全覆盖,市、县两级科技部门集中培训、座谈交流和实地调研企业1200余家,遴选重点培育企业217家,梳理确定军委后勤保障部工程兵防护工程研究所等15个国家级平台和中船重工725所等62个省级平台重点培育目标。二是锁定重点目标,强化培训辅导。针对重点县区、重点园区、重点载体和重点企业,洛阳市科技局举办2次全市创新主体培育政策宣讲会,分区域召开17场项目申报和政策培训会,累计培训企业技术及管理人员2000余人次。同时,根据重点目标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以小分队形式开展上门辅导达百余次,有效加快了项目申报进程。三是加大创新政策宣传解读。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力量,利用微信等新兴媒体开设科技工作群,大力宣传解读科技创新政策,积极宣树创新型企业典型。提炼细化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32项重点业务流程,编制《市科技局业务手册》,摘录国家、省、市近三年出台的57个政策文件的主要条文制作《科技政策精编》,面向重点目标单位发放手册近4000册。四是建设提升新型研发机构。黎明院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建设的洛阳黎明北化先进材料研究院已初步达成组建方案。洛阳华理研究院进驻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与中集凌宇、涧光石化、洛北重工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展项目对接服务。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速,转化科技成果49项,申请专利133件,建立各级各类创新平台14个,孵化企业20家,其中3家企业估值超亿元。
(三)加强协同联动。一是加强部门协同。洛阳市科技局与市发改、工信、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第一时间对目标申报企业进行会商研究,36家创新龙头企业申报单位顺利完成推荐上报,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98家中有97家通过科技、财政、国税、地税等四部门推荐,推荐率为历年最高。二是强化市县联动。联合县(市)区开展创新资源调查摸底,相继召开全市创新主体培育工作推进会、全市现代创新体系重点项目推进会,通报进展、点评工作、交流经验、明确任务,推进县(市)区深入挖潜、久久为功。制定落实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推进方案,联合县(市)区常态化开展政策培训、程序辅导、重点服务等工作。上半年,创新资源相对薄弱的洛宁县,就推荐上报创新龙头企业1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家,备案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获批市级企业研发中心5个。
(四)强化机制保障。一是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将“双倍增”行动纳入洛阳市科技局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局长办公会议周报告制度、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培育局长办公会议月报告制度,定期研究工作,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推进措施,明确着力方向。二是完善考核导引机制。修改完善现代创新体系考核实施方案,将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新增备案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数的考核分值占比提高到40%,并对“双倍增”成效突出的县(市)区给予加分奖励,进一步强化了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三、下步工作
(一)做好创新型企业申报工作。密切跟踪推荐上报的36家省创新龙头企业、97家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省级评审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与省直对口部门的衔接汇报,力争更多的企业通过评审认定。做好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服务工作,围绕目标企业做好全方位服务,力争80家以上企业纳入推荐申报范围。密切关注河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备案工作,争取2家以上企业入选河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常态化做好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工作,年内累计备案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400家。
(二)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建立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库,遴选100家以上成长性好、创新优势明显的企业入库培育,大力实施“普转科”“科升高”“高企提升”培育计划,落实奖励政策,优化创新环境,提供精准服务,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资源储备。
(三)着力培育建设创新平台。重点支持军委后勤保障部工程兵防护工程研究所、中信重工、双瑞特装申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推动洛阳北航科技园等3家企业申建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重点力推洛阳信息科技城申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密切跟踪推荐上报的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省级评审工作,组织开展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工作,力争再新获批20个以上省级创新平台。依托县(市)区,组织开展两轮市级企业研发中心认定工作,择机启动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下半年计划新认定企业研发中心10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重点实验室10个。
(四)完善众创孵化载体梯次建设格局。大力实施小微两创“重微共振”工程,在做好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申报推荐的同时,稳步推进实施首批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的认定工作,新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各类众创孵化载体15个以上,形成国家、省、市衔接紧密、接续发展的工作布局。
(五)谋划实施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和创新引领型项目。围绕洛阳市主导产业,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谋划实施中船重工725所领衔的钛钼钨新材料、中硅高科和中航锂电牵头的新能源、中信重工主导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项目,力争跻身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着力推动中信重工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工业CT创新引领型项目,争取洛阳LYC的高铁轴承、中航光电的核电连接器等项目入选全省创新引领型项目。
(六)加大政策宣传培训力度。锁定重点县区、重点园区、重点载体和重点企业,市县联手加大对企业辅导培训工作的力度和频次,重点就创新主体、创新平台申报程序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切实让企业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引导更多的企业实施创新发展,为“双倍增”提供源头活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