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郭台铭“联日抗韩”挑战三星

   2012-07-11 通信信息报
54
核心提示:  本报记者 符周顺  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说过:人在25岁到45岁,是为生存而工作;45岁到60岁是为理

  本报记者 符周顺

  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说过:人在25岁到45岁,是为生存而工作;45岁到60岁是为理想而工作;65岁以后,就是为兴趣而工作。今年迈入61岁门槛,郭台铭扛起“打狼”的大旗,矛头对准积怨多年的老对手三星,决心要放手一搏。

  从内地建厂扩充战线,到收购夏普股份,再到近日传出拟投10亿美元印尼设厂,瞄准金砖五国,“富士康市市长”郭台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准备着和三星的最后之战。为了筹集投资夏普10代线面板厂SDP所需款项,郭台铭近日再度抵押个人所持鸿海股票21万张,加上此前抵押的16万张股,为“打狼”计划筹措经费,郭台铭押股票总量占自己在鸿海持股总数134万张比例约27.61%。

  老骥伏枥,“联日抗韩”挑战三星

  郭台铭才刚在股东会上振臂疾呼,联日抗韩的“打狼计划”便正式启动。郭台铭心中的这匹狼,指的应该是韩国三星。2011年,三星取代诺基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生产商;今年一季度,三星和苹果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近60%的份额以及99%以上的利润。三星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崛起,成了台湾科技业的头号劲敌。三星不仅仅在手机领域夺得了全球龙头宝座,在平板电脑市场,三星的强势崛起已经令苹果生畏,甚至被迫祭出禁销令以反制。

  将三星视为“狼”的不仅仅是郭台铭的鸿海。在台湾,由于三星的强势崛起,HTC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迅速式微,华硕受制于整个PC市场增长的乏力而业绩无光,宏碁因为公司业务失策营收大减,而各代工厂商也同样面临着业务发展不力、利润微薄、市场萎缩的窘境;在日本,IT企业2011年几乎全线亏损,松下、索尼、夏普等巨头不得不探寻转型出路。

  郭台铭之所以能与夏普进行交易,是因为鸿海和夏普之间缔结伙伴关系是对抗三星的绝好途径。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对郭台铭而言,日企同样饱受三星崛起所带来的压迫和冲击,在市场上,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在成本和品牌方面则具有互补优势,这些都是促成双方合作的要素。眼下,郭台铭已经把对抗三星的战线从最初的面板拉长到手机、平板电脑,甚至未来还将有可能向智能电视领域延伸。

  帝国扩张,始终绕不开的死对头

  鸿海帝国要想继续扩张,首先面对的劲敌是品牌、面板、代工等兼具,布局全产业链的三星。宏碁创始人施振荣与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曾公开表态,三星几乎是什么电子产品都要做,上下游一手全包,是台湾IT业界所有人的敌人。

  尽管鸿海制造出风行世界的“苹果”,但却如苹果标志上的那一个小缺口,其只分到2%的利润。鸿海也好,华硕、HTC等巨头也罢,这些台湾数一数二的IT巨擘都和代工有很深的渊源。三星同样也从代工起家,其后转型自主品牌,而今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延伸到终端品牌垂直一体化,由此撑起一个庞大的帝国,甚至支撑着韩国经济的半边天。三星一方面掌握着全球主流IT产品近四成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及定价权,另一方面深耕品牌和渠道,并主打平价设计路线。

  三星的崛起令产业链其他厂商感到畏惧,三星这种产业链全垒打的方式在市场上竞争,造成的结局往往是零和博弈。因为这样的竞争意味着这些厂商要丢掉市场份额甚至失去饭碗。郭台铭也希望富士康可以成为三星那样利润率更高的“垂直整合型”企业,从零部件到产品设计、品牌推广都由自己控制。显然,三星获取的市场、利润越多,未来留给鸿海的就越少,这也是三星近几年在全球市场招人嫉恨的重要原因。

  代工之路,如何在嬗变中续写辉煌?

  为突破代工瓶颈,近年来,郭台铭有意识地尝试多元化发展,以摆脱单一代工模式的低利润和经营压力。最初是进行渠道拓展,在商贸领域做尝试,其中包括电商网站飞虎乐购、IT卖场赛博数码、与德国麦德龙合资开设的电子产品卖场万得城。而后,又在大陆投巨资打造光伏帝国,然而现在看来,这些尝试大多成效甚微。

  富士康正在寻求对业务进行转型,从主要的制造业务,转向侧重于研发,主攻中国大陆市场和重视消费者服务。富士康为全球诸多手机厂商代工,其今年对手机业务尤其关注,将推自有品牌手机的传闻也不绝于耳。此前,富士康总裁程天纵曾先后拜会了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与夏普中国高层。有分析指出,程天纵欲与夏普探讨在中国成立移动通信合资公司的可能性。而今,随着程天纵的辞职,富士康推自主品牌手机的可能性也烟消云散。

  对于转型自主品牌,郭台铭似乎也在纠结。郭台铭今年5月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SONY算不算品牌?Panasonic是不是品牌?夏普是不是品牌?但哪一个赚钱?品牌不代表赚钱啊。”寥寥数语将郭台铭对自有品牌的态度表露无遗。看得出,郭台铭对自主品牌的疑虑在于:假如富士康也做自有品牌,富士康的客户很可能不愿再交给其代工,其一是直接的市场竞争使然,其二是怕技术被模仿。而HTC的前车之鉴令郭台铭感到不安。同样是代工出身的HTC在2010年转型为自主品牌厂商,迅速崛起却昙花一现,如今身陷多重困境。

  郭台铭再次将自主品牌手机打入了冷宫,外界猜测,程天纵的辞职或源于和郭台铭在自主品牌上的分歧。无论如何,对于鸿海,转型是必经之路,而对于掌舵者郭台铭来说,或许一个无线通讯事业群的亏损,与伤害鸿海只做代工的形象相比,后者要重要一些。然而这样的思路不免让外界担心,缺乏品牌支撑,鸿海凭什么“打狼”,代工之路还能支撑鸿海帝国扩张到几何?

责任编辑:梁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