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白领成主流 38岁为创业高峰

   2016-10-13 青年报
40
核心提示:  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于10月12日至18日在全国范围展开。10月12日上午,上海市分会场启动仪


  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于10月12日至18日在全国范围展开。10月12日上午,上海市分会场启动仪式在全国双创活动示范基地杨浦区举行,副市长周波出席开幕式,与4位创客代表共同启动上海活动周,并参观了上海双创成果展。

  据悉,此次活动周主题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上海活动周将结合本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展示本市科创成果,展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科技创新集聚区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和创业活力。

  在启动仪式上,杨浦区委常委、副区长丁欢欢与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以及上海双创孵化母基金主要负责人,共同为两个基金揭牌。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与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忠钦、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共同签署了杨浦区与三所高校有关创新创业的战略合作协议。

  活动周期间,上海市分会场除在杨浦区创智天地举办展览展示活动外,还将在众创空间、科技创新集聚区、高校等举办会议论坛、项目路演、群众竞赛、专业服务、成果转化等约170场创新创业相关活动。

  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意见》(简称“22条”》)一年多来,上海的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科技创业力量加速积聚。青年报记者在昨天上海双创周开幕式上获悉,作为上海创业风向标,今年的“上海市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参与机构和报名数创下历史新高,均为全国第一,38岁为创业高峰,白领创业成为主流。

  ■数据双创

  参赛人数:是去年的2.3倍占全国四分之一

  据悉,2016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创业企业参与热度高涨,6921家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参赛,是2015年的2.3倍,占全国四分之一,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其中37%为“22条”发布后新成立企业;参与大赛的投资机构数也由去年的15家增加到2016年的129家,参与媒体也增加了近50多家。

  市科委创新服务处处长陈宏凯告诉青年报记者,根据大赛数据和相关情况显示,上海科技创新创业氛围正悄然发生改变。

  创业团队成熟度高。经对5544位创业团队成员背景梳理,白领创业成为主流,占了58.3%,连续创业者最为活跃,27.9%创业者至少有两次的创业经历,表明上海的“白领文化”正在向“创业文化”转变。大企业及院所人才“溢出”效应明显,10.8%的创业者为企业高管,8.6%具有跨国公司从业经验;来自BAT和华为、中兴的创业者集中,占比达1.7%;还有1.6%创业者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老师和科研人员,而大学生创业者为0.5%。从创业人员年龄分布看,30-40岁创业者最为集中,占比51.2%,38岁为创业高峰。从创业人员学历分布看,90.2%的参赛企业创业团队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如最近火爆的摩拜单车,其几位创始人具有Uber中国、福特、腾讯等大公司高管经历。

  创业团队国际化程度高。相比其他城市,在沪科技创业者的国际化特征更加明显。2016年海归军团参赛数量较往年增加了20%,超过五分之一的创业团队/企业负责人具有海外背景。同时,欧美、韩国、新加坡等外籍人才在沪创业人数呈爆发式增长,如位于杨浦创智天地的Innospace众创空间集聚了一批韩国创业团队,包括韩国留学生在沪毕业并创业,以及受韩国中小企业局委托帮忙孵化的创业团队。20%的创业者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且大部分从事“硬技术”创业。上海的创业者也越来越获得国际投资者的青睐,如上海流利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第一个获得全球顶尖互联网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录取的中国内地团队。

  创业项目科技含量高。2016年,参赛项目“硬科技”(包括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类占比为66%,模式创新为主的项目(主要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占比为29%。同时,不少创业企业的核心技术紧跟技术前沿,如物联网及传感器技术、大数据技术、VR技术、机器人技术、高端芯片加工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石墨烯制备及应用技术等,还有涉及无人机侦探、雷达预警等独特技术领域。

  创业企业集聚度高。从区域来看,浦东、闵行、嘉定、杨浦、徐汇等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全市创新创业企业、团队主要集中在科创中心的六大重要承载区。同时,上海的创业总体上呈现出与区域资源、产业集聚度深度匹配的特点。如生物医药行业的创业项目和企业主要集中于张江分赛点(生物医药领域获得前10名的有8家单位集中于张江);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创业则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

   政策支持:上海创新创业生态正日趋完善

  高涨的创业热情与上海日趋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密不可分,也需要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去“呵护”。

  构建覆盖中小企业成长全链条的支持体系。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需要,安排相适应的支持政策。实施创业苗圃计划,支持未成立公司的创业团队;完善创新资金政策,扶持营收少于3000万的初创期企业,累计支持的初创期或小微企业数超过1万家;实施科技小巨人工程,引导营收超过3000万小于10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累计已有1427家入选。国家普惠性税收政策在本市最大程度地落实,全市6794家企业享受2015年度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额102亿元,递增21.5%;3168家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额162.53亿元,递增49.3%,增幅比例远超历年增长水平;各种税收政策为企业减免税合计269.7亿元,同比上年度增加37.2%。;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曾获得过本市科技政策扶持的企业757家,占比96.7%。

  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承载体系。根据上海资源禀赋和特点大力发展三类众创空间。推动大院大所大企业开放资源,围绕产业链创办众创空间。中国电信、隧道股份等国企竞相开放创新资源,建立企业内部和吸引外部创新资源的众创空间,阿里巴巴集团的“阿里云创客+基地项目”分别落户松江、张江,谷歌与仪电合作在徐汇区设立了“谷歌与仪电合作开放社区”。发展专业化平台吸引创新资源集聚。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建设智能制造科技创业中心,已有100余家上下游企业加入。通过国际化众创空间吸引海外创新资源。除Innospace集聚了一批韩国创业团队外,国际联合办公开创者Wework将上海作为进入亚洲首站,确定亚太区总社设在上海;X-node服务团队为外国人,核心业务也是为外国在沪创业者服务。澳大利亚把上海作为全球五个海外创新中心之一(上海、伦敦、旧金山、新加坡、特拉维夫),澳大利亚创客登陆计划(Australian Landing Pad)已落户X-Node。截至目前,全市众创空间已达500余家,是“22条”发布前的2.7倍,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接力的系统创业承载体系,在孵企业8000余家。

  大力发展技术转移转化专业服务机构。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为载体建设技术转移转化功能型平台,坚持市场化运作,布局技术交易、高校技术市场、国际创新资源合作三大核心功能,铺设国内外渠道123个,收集技术供需条目数33000余条,集聚90余家服务机构,服务创新创业企业近千家。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券支持中小企业享受专业服务。一批多模式、高层次、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也脱颖而出。一是平台渠道型,借鉴分享经济模式,“迈科技”平台建立了独特的“项目合伙人模式”,汇聚8000多个科研团队、1000多项可推广的技术方案和20000多名合伙人,直接参与撮合的签约金额过亿元。二是专业服务型,在知识产权管理、成果交易的某些环节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如知鑫知识产权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其公司创始人曾任诺基亚知识产权高管。三是“众研”平台+专业化服务,微谱化工和吉凯基因借助已有专业平台优势,整合高校力量开展“众研”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近年来,本市积极完善科技金融政策法规、构建企业和金融对接平台、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加快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着力推进科技与金融的对接和融合。五年来,参加科技贷款合作的银行从3家到目前17家,担保保险公司从2家增至6家。截至2015年4月底实现科技贷款累计总额77.99亿元,贷款企业1892家;市科委用于补偿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仅1200多万元,但撬动了银行贷款41多亿元。社会资本也越来越青睐创新型小微企业。2010年-2016年参加过本市创新创业大赛后获得社会投资的企业和团队达595家,共获得52亿元的创投资金,平均每家1100万元。据本市著名创业媒体“鸵鸟电台”的统计研究,在O2O遇冷后,本市2016年上半年投融资数据量仍较2015年同比上升,投资总额也有所上升。(记者 郭颖)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