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上海5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特等奖、一等奖收入囊中

   2017-01-09 上海观察
31
核心提示:  今天上午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共有52项牵头及合作完成的重大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比
  今天上午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共有52项牵头及合作完成的重大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比2015年度增加10项,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8%,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占比的高水平。在高等级奖项中,奖励大会颁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项,上海均有参与;颁发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3项,上海参与完成2项;颁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7项,上海牵头完成1项,参与完成4项。
  
  上海获奖成果中,参与全国跨地域协作的项目达到28项,占比超过一半。其中,有高校科研团队与外省市合作开展研究,也有企业利用技术优势为全国提供产业平台支撑,显示出上海在知识溢出、产业带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全国协同创新的高地。例如,同济大学教授童小华领衔完成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航天重大工程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面向航天重大工程,针对测绘遥感空间数据的可信度保障问题,构建了理论方法,突破了航天探测场景静态要素可信度量、航天器动态数据可信控制、海量遥感空间数据产品可信评估等共性关键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嫦娥探月、测绘卫星、载人航天、国土资源调查等重大工程,为我国航天发展的测绘保障做出了贡献。
  
  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也是上海许多获奖成果的共性。例如在医疗卫生领域,第二军医大学教授景在平带队完成的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微创治疗技术创新,突破了国际公认的血管微创腔内禁区,并牵头制定了我国首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腔内隔绝术应用指南》,使我国这类致死性疾病的近远期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节能减排领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黄震带队研发20年,围绕柴油与替代燃料,发明了强化快速燃油喷射和高扩散度喷雾技术、高效清洁快速燃烧技术、多燃料适应性技术,用于柴油机和二甲醚发动机,与企业合作开发出国际上首台满足欧VI排放标准的二甲醚发动机,有力推动了我国内燃机节能减排与能源多样化技术进步。
  
  在城市建设领域,同济大学教授朱合华团队攻克了在城市高密集地区建造地下空间的关键难题,建立了以点状新建与改扩建、线状穿越、面上集成示范为主线的核心技术体系。这些成果成功应用于北京、上海、重庆、广州、苏州等国内城市以及印度等国家的130 多项工程中,实现了地下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