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代表在分组讨论中畅所欲言
连日来,本市科技界掀起了学习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和市委书记韩正重要讲话的热潮。
党代会指出,我们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始终胸怀全局、着眼大局,坚持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全力以赴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
会议体现了上海勇于担当和务实的工作精神。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敢为创新发展先行者,关键要以自贸试验区改革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重要载体,持续挖掘制度创新红利,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为国家深化改革创新开拓新路。韩正书记在强调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时说,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要营造人才发展的更好环境,让各类人才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
记者日前连线来自本市科技界的党代会代表,代表们纷纷畅谈学习会议精神的体会和认识,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更有信心和干劲。
刘岩:
科创中心建设谋篇布局立意高远
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刘岩代表指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突破口和载体,就是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韩正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张江要加快建立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集聚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研究型大学,高水平规划建设张江科学城,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增长极。这对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目标明确,到2020年形成科创中心的框架,到2030年基本建成。现在每一步的目标、方向都已经清晰,这从技术层面来讲是“一张蓝图干到底”。首先是要聚焦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着力打造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设施群,加快建设18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承载区建设等。同时,还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着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这其中,政府自身的改革非常重要,要理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怎样放活市场?如何激发社会的参与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营造有利于创新、愿意创新、敢于创新的环境?政府要管的是战略、规划、政策和服务,其他可由社会主体来管理,政府过度关心会影响他们的发展。政府应精心耕耘土壤,让“苗苗”自由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总之,科创中心建设目标已经非常明确,接下来就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杨建荣:
创新争先 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建荣代表表示,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凝心聚力,为上海新一轮大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党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市科协将按照党代会精神和要求,以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更好地凝聚科技社团、凝聚科技工作者、凝聚科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突出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特色,切实履行好“四个服务”的职责定位,大力推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平台建设。特别是建好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平台、科普产品展示交流平台、上海自贸试验区离岸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网上科技工作者交流平台等,大力开展创新争先行动,团结带领上海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度融入科创中心建设主战场,站上新起点,迈向新高度。
正如韩正书记所说,上海最大的资源是人才。上海的院士和科学家群体是人才队伍里的高原高峰。科学家精神,是上海城市精神的内核之一。我们要让科学家精神成为干事创业的动力,让有影响力的人影响更多的人,团结汇聚社会各界力量投身科创中心建设。年初,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市科协和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策划推出《院士墙》纪录片,首期推出《医道·院士墙》系列节目,重点宣传10位医学界院士的感人故事和信念情怀,节目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收视率高,广获社会赞誉。韩正书记在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上海公民科学素质有很大提升。目前,上海公民科学素质指标位列全国之首,这与上海经济社会全面持续稳定发展、教科文卫事业全面推进、上海人口结构不断优化、科普场馆建设完善及科普活动丰富有效等密不可分。2020年,上海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要达到25%,要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目标任务艰巨。这些成功经验未来要坚持下去并要做得更好,需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大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上海科创新中心建设培植厚土。
吕国强:
积极提升上海国际专利申请量
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敢为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要全面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上海企业应该更多“走出去”,申请国际专利。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党组书记吕国强代表指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应该积极提升国际专利的申请量。
之所以说中国是知识产权大国但还不是强国,重要原因是专利的产业转化率不高,专利质量有待大幅度提高,而国际专利申请量是专利品质的重要标志。吕国强说,PCT国际专利年度申请量,是个响当当的创新硬指标,是企业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的“金刚钻”。申请量越多,意味着能有越多核心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目前,上海每万人的发明专利拥有量约35件,位列全国第二;但是,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比重还偏低。吕国强指出,在沪外地企业或外国企业研发中心较多,产出的国际专利数量并不少,但都归属于企业总部所在地;而总部在上海的企业,还比较缺少创新型国际化企业。上海应积极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含金量,增加PCT国际专利数量。
胡冬:
充分释放青年人的创业活力
徐汇区漕河泾街道望族城楼宇联合党支部书记、腾讯众创空间(上海)总经理胡冬代表表示,非常珍惜第一次参加上海市党代会的经历。“开幕那天,我一边听报告,一边划重点,笔记本上早已记得满满的。”胡冬说,“毕竟这是一本描述上海当下十年的‘书’——过去5年和未来5年。学习和领会,可以指导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报告中令胡冬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上海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在他看来,这句话与报告中提出的未来5年工作指导思想——“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正好对应起来。作为一名曾经的创业者、如今的众创空间负责人,胡冬看到报告中提到的“未来的城市应该是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非常振奋,感觉自己“多年来的创新创业之路没有走错”。
“上海不仅是敢为人先,而且是不得不为人先。”胡冬表示,当下制约年轻人创业有几大因素:一是“丈母娘文化”,要供房子,就不能创业,成为制约创业的资金成本;二是“经理人文化”,相比创业,很多牛人更愿意去公司做高管,成为制约创业的机会成本;三是“小资文化”,相比“苦行僧式”的奋斗创业,更愿意晒海滩、晒包包,成为制约创业的社会心理成本。
“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勇于挑战的精神,人生的道路上,奋斗就是一道风景。”胡冬认为,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国际化的创新产业集聚,还在聚焦发展动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这样就能把年轻人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他期待在后“互联网+”时代,上海能超越100年前开启电气化时代的纽约,加快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作者 王阳 戴丽昕 耿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