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国科技孵化“上海模式”三十而立

   2017-06-22 上海科技报
34
核心提示:  “成熟的思维——服务创业者、科技成果转化和城市创新创业的清晰定位;  健硕的‘身体’——500余家
  “成熟的思维——服务创业者、科技成果转化和城市创新创业的清晰定位;

  健硕的‘身体’——500余家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构成的庞大载体阵营;

  独特的能力——孵化服务人员达到2174人,孵化企业达到8970余家,累计培育了179家上市企业,在孵企业创造了近9万个就业岗位。”

  当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朱正红在日前举行的“精彩历程三十年,成就梦想在上海”孵化器30周年分享会上说出这番话时,一个从全国第二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熟的科技创业孵化“上海模式”,如同一幅正在缓缓展开的画卷,将汇集了笑声、泪水、汗水的历史画面展现在人们眼前。

  “上海模式”构建完善科创服务体系

  1988年,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的诞生,宣告上海科技企业孵化事业的开启。从那时起,一直到今天,创新是上海科技孵化的“名片”。在科技孵化并不算长的历史进程中,上海科技孵化人勇敢地走在科技创业的前沿,在每一个关键时刻作出了顺应当下趋势、引领未来走向的决定,而这也是“上海模式”之魂。

  从创业苗圃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在上海应运而生,整个孵化链将孵化服务向前延、向后伸,打造了一条覆盖在孵企业技术创意、产品实现到产业化实施各个阶段的孵化服务链。上海的孵化体系从点到面,从单个孵化器扩散到遍布全市各个区的174家科技创业服务站,形成了根基稳固的创新创业体系。各服务站正源源不断地将最“新鲜”的政府资源、社会资源配送到急需的科技创业企业。

  为了满足企业创业辅导需求,上海建立起了由创业导师、创业辅导员和企业联络员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创业辅导模式,已形成以创业导师为核心、创业辅导员为辅助、企业联络员为桥梁的富有特色的孵化服务体系。所有孵化团队都是联络员,管理团队在辅导中得到升华。创业导师与企业建立双赢机制。

  在国际化探索上,上海的创业首站立足于上海和华东地区的特色产业链及其创新资源优势,合作共建国际创新创业项目转移转化及落地对接的全要素服务体系。针对国外项目方基本需求,打造一站式服务产品;针对本市国际企业孵化器现况,构建协同服务工作体系。

  “上海模式”扮演城市创新角色

  “上海模式”中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上海城市创新中扮演着当仁不让的角色。目前,已成为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创业服务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培育基地,城市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弘扬地,以及经济新常态的创新转型创业驱动力。

  上海孵化器已形成由全市的“上海科技创业服务站”、科技园区等构成的全市创业服务网络,并辅以创业导师、科技金融、专业孵化等功能。以“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加快创新价值实现”为主线,这一服务网络体系正承载着上海创新转型发展的重任,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铺路搭桥,助力中小型科技企业展翅飞翔。

  上海孵化器拥有自身的服务体系、网络管理系统,以及服务质量管理系统,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上海孵化器已遍布上海全市各中心城区,为避免同质恶性竞争,市科委几年前就提出了结合“一区一业”“一业特强”“市区联动”的指导思想,建立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专业孵化器,配套构建专业技术平台,逐步形成具有“专业孵化定位、专业技术平台、专业孵化服务队伍”的特色孵化器群体。长宁多媒体、张江生物医药、徐汇纳米、杨浦环保、黄浦集成电路设计、黄浦都市工业设计、奉贤都市农业等多个专业孵化器正不断凸显其规模效应。

  “上海模式”孕育企业各领风骚

  上海孵化器聚集了一批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统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群。

  这些中小企业群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集中或靠近,信息交流充分,逐渐形成了一个创新群落,在创新中可以发挥集群优势。在聚能湾孵化器,孵化企业知识产权数(含申报数和授权数)已经突破200项,平均每家企业的拥有量超过两项。斌瑞检测将上海船舶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的研究中心引进园区,通过技术与市场的对接,进一步扩展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风享环保公司与同济大学合作攻关PM2.5室内净化技术取得了阶段性突破,订单超过千万元;华聆人工耳公司依托院士工作站在人工耳蜗领域的技术集成优势,取得了较大进展,为进入临床试验提供了条件……

  孵化于上海孵化器内的万家中小企业,要么拥有先进的技术,要么拥有一流的商业模式,经过孵化器的哺育后将成长为行业的佼佼者和新技术商业模式的引领者。以分众传媒、华平、展迅、微创为代表的上海科技企业上市榜样,在体现这些企业新技术的强大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属性的同时,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上海孵化器及创新基金的印记。(作者:耿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