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众创空间已超过500余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6000多家,发展势头可谓不错。作为推动创新创业关键载体的众创空间,已经走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接下来,将往哪里走?
9月19日,上海市众创空间“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工作推进会选择在了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召开。这是上海唯一的一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它不仅是权威的检测平台和行业标准制定者,还和孵化的企业共享科研资源,为其提供专业支撑。
这正是在此开会的用意所在。专业化,是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能力;国际化,是众创空间提升影响力的关键途径;品牌化,则是众创空间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以这样的众创空间为标杆,将带动上海众创空间整体提升,成为当前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新亮点。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获悉,共有32家众创空间被纳入“三化”培育体系,上海吴淞口创业园有限公司等15家纳入专业化众创空间培育、上海莘泽创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纳入品牌化众创空间培育、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等7家纳入国际化众创空间培育。立项后,第一年建设期给予每家众创空间90万元资助,后两年为培育评估期,评估合格后每年给予90万元资助。
是众创空间发展的内在需要
从这32家众创空间来看,走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之路,也是上海众创空间发展的内在需要。
服务能力更趋专业。除了一般众创空间提供的创业服务外,有的众创空间能为创业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检验测试、市场拓展、品牌建设推广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特别是部分众创空间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游戏等产业细分领域,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行业机构等建立了紧密合作的关系,能更好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创业孵化服务。
据统计,“综合运营服务收入”已成为众创空间仅次于“租赁费收入”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并呈现占比逐步提升的趋势。未来,众创空间若要通过创业孵化服务来获取收益甚至获取赢利点,就需提升专业的服务能力。
创新资源更趋国际。一些众创空间海外渠道遍及美国、英国、德国、以色列、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地。比如XNODE创极无限等把为外国在沪创业者服务作为核心业务;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太库等走出国门在硅谷、波士顿、伦敦、莫斯科等地设立分支机构。
政府的管理方式也要应时而变
“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没有众创空间的健康发展,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就会‘缺胳膊少腿’。”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说。
为推进众创空间“提质增能”, 2015年8月,《上海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出台,在国内率先取消相关众创空间的行政审批事项,政府不注册、不登记、不备案。从而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腾出了更多精力来进行事中事后监管。
“当前,上海众创空间的发展再次走到了一个关键阶段。政府的支持和管理方式也要改变。”寿子琪说,今年市科委推出了“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进一步明确开展众创空间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培育工作。通过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共同扶持,推动本市众创空间发展壮大,形成差异化竞争趋势。
据悉,市科委将继续会同区科技主管部门,以政策引导、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各类众创空间为在孵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