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研,从“跟跑”到“并跑”“领跑”

   2017-10-25 上海科技报
40
核心提示:  在不久前新鲜出炉的《2017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中,以“3个1/3”来展现显示度不断提升的科技成果
  在不久前新鲜出炉的《2017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中,以“3个1/3”来展现显示度不断提升的科技成果: 2016年,上海科研人员共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自然》《细胞》上发表论文39篇,占全国总数的1/3; 2016年颁发的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上海牵头或参与完成的有9项,这使得超过1/3国家高水平科技奖项花落上海;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的一类新药每3个有1个源自上海张江,张江新药注册成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进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上海已经初步构建了一条有着源源不断内生动力的科研路线图。

  基础研究领域的许多“首次”

  在张江的一间实验室里,可以模拟恒星内部或是黑洞边沿的情况。其奥秘在于功率高达5拍瓦的超强超短激光装置,这是人类所能掌握的最高光强光源。1拍瓦激光聚焦到10微米大小所对应的光强,大约相当于在地球与太阳之间放置一个放大镜,将太阳辐射向地球的所有阳光都聚焦到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尺度上。只有恒星内部或是黑洞边缘才有类似的极端物理条件。

  利用超强超短激光,科学家们能在实验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超强电磁场、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时间尺度综合性极端物理条件。这一成果可用于研制台式化电子加速器和超快X射线源,对蛋白质中原子运动进行成像探测,揭示生命的奥秘;可用于研制小型激光质子刀,进行癌症的治疗;可产生阿秒脉冲探探测原子内电子的运动,推动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可用于产生反物质和探测暗物质,研究天体物理和宇宙起源。作为全球第一个实现5拍瓦级的超强超短激光装置,上海激光计划并没有停止脚步,今年的目标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10拍瓦激光输出。

  超强超短激光是上海不惜重金投入基础科研领域的一个缩影。力争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上海明白,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迫切需要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和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需要将基础研究与产业和技术的需求紧密联系,形成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

  这些年来,上海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聚焦世界科学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布局和实施脑科学、人类表型组等一批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项目,涌现出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针对创新人才成长和创新的需求,放开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自然科学基金、浦江创新人才等计划申请的职称限,在启明星计划中新设C类计划,促进人才双向流,加大人才专项资助力度。

  基础研究领域的许多“首次”和“科研领域之最”在上海诞生:全球最大的脑科学数据库已落户复旦大学,该校类脑智能研究院将采集1000例以上精神分裂症、1000例以上抑郁症、2000例以上自闭症脑部数据;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建立了国际上首个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为国内外科学家联手破解自闭症之谜提供了可能性;由上海交通大学粒子物理宇宙学研究所所长季向东教授等领衔的在四川锦屏山地下的暗物质探寻,是由我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这些基础科研成果或许在某一天将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基石。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今年2月17日,上海大学迎来了有史以来单项技术转让金额最高且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世界500强企业——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新兴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1800万元人民币获得了上大材料学院钟云波教授团队研发的“高强高导铜合金制备技术”有关专利所有权;同时与上大联合成立“高性能铜合金开发及应用”联合实验室,前3年出资不低于600万元。

  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的物质激励是一条途径。更重要的是转变高校的评价和考核体系,让科技成果转化与原创科研突破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大修订并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科技成果转化所产生实际收益的学校权益部分70%由学校统筹,其中,65%由学校统筹用于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5%由学校统筹用于奖励创造条件促进该成果转化的管理人员,奖励期为3年。今年3月,上大又出台了《上海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人员高级职称评审办法》,今后在评审教授时,不看科研项目是不是国家级或省部级,也不看论文数量,而是看科技成果水平和转化收益。

  从组织创新到制度创新再到模式创新,上大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基础研究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进入企业,也为上海解决产学研壁垒难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多年来,上海坚持不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于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成果产出大户,上海加大了对其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的下放力度,全市有11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新制度和新流程。今年,上海又颁布了《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条例》,从地方立法入手,致力于破解阻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瓶颈问题。还通过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仅去年上海就有近7000家企业从中获得收益,总金额超过400亿元。(作者:耿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