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已经被认为是当前引领性的战略性技术和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中央要求,要在这一高技术领域抢占先机,加快部署和实施,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部署,牢牢把握、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发展上的自身优势,努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昨天,上海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全面实施“智能上海(AI@SH)”行动,形成应用驱动、科技引领、产业协同、生态培育、人才集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体系。到2020年,人工智能对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精细化治理的引领带动效能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成为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产业集聚地和人才高地,局部领域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2020年重点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
《实施意见》共五部分,针对拓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加强科研前瞻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营造多元创新生态方面等方面提出21条举措。
“上海大数据资源丰富,智慧应用广泛、产业门类齐全,产学研用及人才集聚,这些都是上海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优势。”当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说,上海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优先布局方向,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方面,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人工智能既是增长新动力,又体现基础生产力。从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看,人工智能是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将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芯片及传感器、机器人及智能硬件、智能无人系统及软件等为重点的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到2020年实现人工智能重点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成为新增长点。
另一方面,加快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人工智能既是科技创新力,又体现社会创造力。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技术变革跨入创新应用的重要窗口期,上海将瞄准这一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部分前沿引领、关键共性、颠覆性技术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
此外,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工智能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供给力,又体现城市竞争力。《实施意见》提出,上海将着力打造6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形成60个深度应用场景,建设100个以上应用示范项目;促进人工智能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健康和养老等领域深化应用,局部领域形成示范效应。
推动人工智能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次《实施意见》着重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经济新增量。
据介绍,要在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等领域,支持企业应用人机协作、数据分析、智能感知等技术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同时,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提高能级水平。在金融商贸、交通物流、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行业,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认知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改善供给体系质量。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已在全国率先起步发展,“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受到市场欢迎;部分三甲医院已经运用智能辅助诊疗、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技术,有效提升了服务能级。
《实施意见》提出,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集群,优化“一带一区多点联动”的产业布局。打造“徐汇滨江—漕河泾—闵行紫竹”人工智能创新带,建设华泾北杨等人工智能特色小镇。打造“张江—临港”人工智能创新承载区,打造人工智能科研高地和智能芯片/传感器、智能装备/部件产业化核心基地。
打造多元主体深度融合生态圈
培育开放、包容、多元的创新创业生态,是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的关键。为此,《实施意见》提出,要着力打造各方资源汇聚融合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圈。
上海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正着力推动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和相关应用协同。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英说,上海已编制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目录1.7万多条,有26万个数据项,年底前将启动建设全市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
政府部门包括很多事业单位,自身系统中沉淀了大量数据,目前正在抓紧梳理政府数据开放清单。据透露,下一步将抓紧推动气象、电力、燃气、通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开放数据资源,支持企业和公众充分挖掘海量数据的商业价值,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中的各类应用,加大数据协同应用能力,提高开放数据质量,拓宽数据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围绕人工智能生态圈建设,上海还将创造优良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推动各级政府部门率先运用人工智能提升业务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支持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开拓市场应用。同时,加强财政资金聚焦扶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目前,上海正在开展第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和人工智能创新项目的组织遴选,将选择其中技术先进、引领性强、带动面广的重点项目予以持续性支持。
下一步,上海将加快《实施意见》的落地实施,建立组织协调、督促落实机制,会同全市相关部门、推进各区结合优势聚焦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及重点项目,发布配套政策文件,加强各项目标任务的协调推进。(记者 刘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