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上海着力向人工智能高地迈进

   2017-11-15 文汇报
34
核心提示:  新一代人工智能(AI)是当前引领性的战略性技术和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上海正在努力打造国家人工
  新一代人工智能(AI)是当前引领性的战略性技术和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上海正在努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昨天下午,上海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共分五个部分21条措施。

  “未来三至五年,上海人工智能不会落后,因为上海大数据资源丰富,智慧应用广泛、产业门类齐全,产学研用及人才集聚,这些都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优势。”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表示,到2020年,上海将实现人工智能重点产业规模超过千亿元。

  产业布局“一带一区多点联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新鲜出炉的《实施意见》中,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一大亮点:未来上海将在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等领域,支持企业应用人机协作、数据分析、智能感知等技术,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

  目前,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已在全国率先起步发展,“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受到市场欢迎;部分三甲医院已经运用智能辅助诊疗、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技术,有效提升了服务能级。《实施意见》指出,将在金融商贸、交通物流、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行业,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认知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改善供给体系质量。此外,《实施意见》 也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集群做出了规划,优化“一带一区多点联动”产业布局:打造“徐汇滨江-漕河泾-闵行紫竹”人工智能创新带,建设华泾北杨等人工智能特色小镇;打造“张江-临港”人工智能创新承载区,打造人工智能科研高地和智能芯片/传感器、智能装备/部件产业化核心基地。

  实施人工智能人才高峰建设行动

  人工智能新一波浪潮袭来,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据悉,上海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已有近10家“独角兽”企业。《实施意见》从基础科研、人才及市场活力三个方面作出详细规划。

  在加强基础科研创新上,上海将加快建设类脑智能科学研究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开展脑智理论、量子计算、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科学技术攻关;推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支持人工智能科研专项,夯实原始创新和基础应用创新支撑。在建设创新人才高地上,上海将实施人工智能人才高峰建设行动,制定针对领军人才、高端科研人才、创业团队的个性化政策,提供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和政策保障,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及团队来上海发展。在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方面,上海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创新创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助推人工智能企业做大做强。下一步,将推动全球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在上海建立区域总部、创新中心。

  加快数据资源开放

  《实施意见》在打造多元主体深度融合的智能生态圈上也有诸多考虑。

  加快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一马当先”。记者了解到,上海年底前将启动建设全市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同时,加快编制公共数据开放重点领域清单,推动气象、电力、燃气、通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开放数据资源,支持企业和公众充分挖掘海量数据的商业价值,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商业模式创新。

  《实施意见》同时指出,将推动各级政府部门率先运用人工智能提升业务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支持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开拓市场应用。陈鸣波透露,目前上海正在开展第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和人工智能创新项目的组织遴选,“我们将选择其中技术先进、引领性强、带动面广的重点项目予以持续性支持。”(记者 徐晶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