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注脚
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全面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着力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2018年工作着力点之一。报告提出,特别是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新建北斗导航、机器人、工业互联网、低碳技术、临床研究等共性技术研发与转化平台,继续推进紫竹、杨浦、漕河泾、嘉定、临港、松江G60科创走廊等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特色发展。
“克隆猴”诞生了,这是项由中国科学院团队独立完成的国际重大突破。外界评价:这项成果真正实现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弯道超车,意义重大。“克隆猴”的诞生地,就是徐汇区枫林地区的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蓝图越来越清晰,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之一,徐汇区究竟应该承载哪些重要功能?
市人大代表、徐汇区委书记鲍炳章透露了徐汇区的深度思考。
从国家层面来说,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不仅是一项国家战略,更是建立适应新时代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标。目前,科技创新已然成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最核心要素,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抓手。科技成果的转化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鲍炳章说,这取决于科技的原创体系构建得怎么样,科技创新核心装置打造得怎么样,科研机构创新能力与爆发力怎么样,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的竞争交流能力怎么样。
归结到一点,就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在哪里。这既包括国家实验室的参与布局,也包括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布局。
他说,上海越来越关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建设,以及相配套的人才政策问题。各区都有必要的承载功能,也都有必要的新产业示范的功能。蓝图越来越清晰,随之而来就是任务分解、协同参与,每个区各自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职能也越来越清晰。
大院大所大校大企集聚的徐汇区,未来将在三方面着力:
首先,更多地支持国家级源头创新能力,继续提高科创的显示度和参与度。目前,中国科学院的三个卓越创新中心都设在徐汇区,这三个卓越中心分别聚焦分子细胞科学、分子植物科学、神经和脑科学。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认为,科技投入除了建设新的增量外,还要发展好优质的存量,中国科学院的卓越创新中心,以及大学、研究所的重点实验室,有平台、有成果,还有人才,这些优质资源应当得到充分盘活使用。鲍炳章表示,徐汇区将一如既往服务、参与好这些顶尖科学研究机构的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让各类全球顶尖人才、核心人才和关键人才纷至沓来。
其次,关注原始创新和产业培育。有些科研成果在创造过程中就孕育着发展机会。比如,同样位于徐汇区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其科研成果中有的接近相关领域最前沿,有的就比较接近产业化。鲍炳章说,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最终考量的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能力”。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徐汇区将在生命科学、信息化运用、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打造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高地,“不仅要有声音、有作为,更要有布局,实现共享。”据透露,今年徐汇区还将布局更高水准的全球人工智能大会,并依托于此形成相关产业布局,提升影响力。
再次,徐汇区将在先发优势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服务业体系多作谋划。整合科技创新服务业的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并且将科技创新服务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做到极致。现在普遍的情况是,知识产权不少,但能在国际市场上得到认可的知识产权不多。为此,徐汇区将打造原始创新的功能平台和服务平台,关注成果转化中的各环节,如知识产权保护、成果价值判断、创新成果交易等等。徐汇区要争取实现全球知识产权成果能到这里来转化、交流、展示、交易,并充分接轨产业,“我们鼓励创新,更关注国际化的成果转化和核心竞争力的转化。”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