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计划在临港新增和续建的产业项目多达107个,这些项目集中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高端制造领域。临港正在迎来一个制造业的“井喷时代”,愿意扎根在这个远离市中心的开发区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一现象被媒体称之为“临港样本”。
“临港样本”究竟该怎样解读?众所周知,制造业的发展,核心在技术,关键靠人,没有人力资源的支撑,就不会有制造品牌的树立。顺着这样的思路,要理解“临港样本”的要义,首先得理解“临港生态”的概念。我们在临港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看到,限价商品房、“先租后售”公共租赁房、人才公寓、人才租房补贴“四位一体”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培养+培训+实训”人才职业发展平台培训,以及与产城融合要求相应的优质生活配套、工作配套设施建设……这些对于“临港生态”建设自然不可或缺。然而,“临港生态”建设并不止于此。
在临港,项目经办人按照要求把相关材料交给临港企业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后,就会拿到一个编码,这个项目编码被誉称为“临港编码”。“临港编码”,让企业申报的项目变成了一串数字组成的编码,政府用这个编码打通了所有审批流程,企业只需要跑一次,拿着这个编码就可以查询项目进度。“临港编码”已成“临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港编码”,我们不难找到临港制造业能够迎来“井喷时代”的“密码”。
上海近来多次强调,要对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短板做一次全面梳理,尤其对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实施革命性流程再造,排出补短板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尽快补齐补好。“临港编码”就是对营商环境实施革命性流程再造的宝贵探索。正是“临港编码”的实施,让创新创业者体验到了政府在“临港生态”建设中对企业最暖心的“温度”;也正是这最暖心的“温度”,折射着“临港样本”的核心价值。
当下,全国有不少城市热衷于“砸钱”揽人才,虽然会有一时的热闹,但终非长久之计,因此,这种现象也不断遭到社会各界的诟病。有媒体评论说得好,真正的人才,在乎的绝不只是钱多钱少,而是有没有成长的舞台、发展的空间,有没有能够安居乐业的环境。高层次的人才竞争,终究是人才发展环境、创新创业生态的竞争。同样是招人、用人、留人,临港着力从营造一流的适合制造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入手,把确保项目审批用时处于全市乃至全国前列视为集聚产业、集聚人才的重要竞争力,体现的正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初衷所在,也是“临港样本”的要义所在。(作者:柯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