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创客"说:上海的创业环境让我们倍感幸福

   2018-04-11 东方网
41
核心提示:图片说明:2018“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小微企业数创历史新高。  上海正在加速成为创新创业者的热

图片说明:2018“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小微企业数创历史新高。

  上海正在加速成为创新创业者的热土。越来越多的人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用行动表达自己的“创客”梦想。

  “宁做小资白领,不愿草根创业”,说起上海人对于创业态度,以往人们大多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但3月底最新出炉的《2017年居民创业状况调查报告》却指出,这一“刻板印象”已经“Out(过时)了”。数据显示,2017年度上海市居民创业活动率为12.6%,为有调查以来13年中最高;同时,57.7%的居民认为上海市创业环境氛围浓厚,支持创业的居民占到56.4%的比例。

  另一组数据也印证了报告的这个观点。前不久开幕的2018“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共迎来了6520家小微企业报名参赛,这一数字较去年增长4.3%,创下历史新高。其中,50%左右的企业为首次参赛,超过60%的企业成立不到5年。

  近年来,随着上海“双创”环境持续向好,创新型小微企业不断涌现。在上海,“科创22条”、“人才30条”等一系列政策“大礼包”正在逐步发挥作用。日前发布的《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更是明确——上海要在人才高地上建高峰。

  推动“双创”,政府服务是关键因素。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介绍,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不同阶段的企业创新需求,上海市科委近年来构建了全链条式的科技服务体系,通过育苗工程、创新资金、科技小巨人工程和卓越创新企业培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逐步形成了围绕企业成长线的政策扶持链,让创新一以贯之。

  王仁杰是一名“创业老兵”了,对于上海创业环境的发展,他感触颇深。早在2012年,王仁杰就开始了创业之路,在外企工作多年的他当时对国内的创业环境不了解,为此走了不少弯路。2017年3月,王仁杰再出发二次创业,成立了上海易清智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然而公司成立之初,王仁杰和他的团队还是只知道闷头干活,一门心思地做研发。很快,由多位股东投资的公司启动资金在2017年底出现紧张。

  在王仁杰一筹莫展之际,公司所在的市北高新孵化园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询问,是不是需要申请相关的扶持资金。今年3月,在园区的辅导下,王仁杰提交了《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申报书》。“有了这笔扶持资金,真的可以解燃眉之急!”尽管申报书刚刚递交,但王仁杰却已经感受到了上海服务创业者的“店小二”精神: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上海的创业环境让我们这些有梦想有追求的创业者倍感幸福,也深感幸运。”王仁杰说。

  另一方面,以政策为载体搭建的创新创业交流平台,也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让创新创业大赛真正成为“育苗”基地。

  上海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型的科技创业型企业,成立至今只有2年,通过自主研发的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平台,进行创新型的抗体类新药研发,所研制的产品主要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领域。去年,他们的团队参加了“创业在上海”浦东分赛区的选拔,并代表上海参加了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最终获得生物医药行业初创组的全国总决赛冠军。

  岸迈生物总裁吴辰冰表示,大赛为企业打开了一扇门,通过比赛使得企业的价值和理念都有了新的飞跃,同时,也让创业者有了更多的思考,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创新创业的进程中来。“创新创业大赛带给团队的荣誉,今天已经转化为企业的价值,最终将转换为对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

  如今,岸迈生物通过技术受权的方式,与国内外多家一流制药公司展开合作,第一个抗肿瘤药物EMB-01今年开展一期临床试验。这一获得“十三五”重大新药创新国家重大专项支持的产品有望通过创新的药物机制,解决目前肺癌治疗中广泛存在的病人对药物耐受的问题,增加新一代肺癌靶向药物的选择范围。

  “大健康”正在成为上海创新创业的主要聚焦方向之一。即将在上交会上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思路迪是一家成立于中国的全球肿瘤医药公司,去年底刚刚完成了6.7亿元新一轮融资,入选《互联网周刊》评出的2018最具潜力独角兽企业Top150。而在3月下旬科技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前30位中三个大健康行业的独角兽企业——平安好医生、联影医疗、复宏汗霖所在地均为上海。


图片说明:闫铭在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投资人交流会上介绍研究成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闫铭也是上海“大健康”创新创业群体中一员。作为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14级本科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始了“基于高清超声影像的肝硬化自动检测”的研究课题。为了让冷冰冰的论文成果产生实际价值,切实帮助影像科医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降低漏诊、误诊率,闫铭和计算机、软件和商学院的同学,共同组建了“复旦复生”医疗影像科技创业团队。这支“生力军”一举在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银奖。

  在尝到了创业的“甜头”后,闫铭拒绝了美国UCLA等名校伸来的橄榄枝,全身心投入大众创业的浪潮中。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复生团队自主研发的ShineNet人工神经网络在消化类疾病智能诊断领域已达到6-8年临床经验医生水平。未来他们希望将产品重点推广到贫困地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基层医疗条件,助力当地政府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希望凭借专业所学的尖端科技为医生带来福音,为我国大健康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闫铭说,他对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的回信印象深刻,“作为一名从实验室走出来的青年创业者,能够参与到这场民族复兴的浪潮中,能够把激昂的青春梦、创业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我感到无比激动与荣幸。”(作者:解敏 程琦 刘晓晶 )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