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高层次外国专家代表座谈会今天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隆赛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高层次外国专家围绕“如何更好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卓越的全球城市”话题作了发言。上海市科委(市外国专家局)负责人介绍,在国家外国专家局主办、完全由外籍人士投票产生的“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上海已连续6年排名第一。此次倾听高层次外国专家的意见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上海创新环境,吸引外国专家来沪工作和生活。
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统计,目前在沪工作的外国人数量为21.5万,占全国的23.7%,居全国首位。自2016年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在沪试点实施以来,截至去年底,上海共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10万余份,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逾1.8万份,占比超过18%。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发证数量、A类外国高端人才许可证发证数量均稳居全国第一,并呈明显上升趋势。上海去年共签发《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约400张,居全国首位。获得《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的外国人才可以在中国驻外使领馆办理人才签证,享受最长10年有效期、多次往返、每次最长停留180天的签证便利。
座谈会上,印吉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印度籍专家朗格说,他已在沪生活12年,上海是他的第二故乡。在他看来,上海已成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近年来自然环境越来越好。谈到科创中心建设,他建议上海对标纽约、旧金山和硅谷,进一步扩大海外人才引进数量,“未来四五年里,上海的引进人才数量可以再翻一翻”。他还建议上海聚焦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一批专业化孵化器,推动这些领域的创新创业。
俄罗斯籍专家季莫宁在上海海隆石油化工研究所工作了8年。他认为上海的财政科技项目和高等教育要更具有国际化意识。科技项目方面,申报信息应该有英语版本,政府部门可以允许、引导外籍专家在境外承担上海项目,并将其中的佼佼者引入上海。教育方面,高校可以提供多语种的线上课程以吸引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把他们留在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希腊语教授、希腊籍专家乌拉尼亚则从文化环境上建言献策。她表示,为了营造多种语言、多元文化的开放环境,上海的中等和高等教育可引入更多的外国语言和文化研究课程,让上海学生学会更好地欣赏国际文化。此外,上海可以举办更多的国际文化和教育会议,以及国际书展和多语种艺术节,邀请各国专家来沪交流。
上海市科委(市外国专家局)负责人表示,2017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外国人才签证制度等政策,上海作为试点城市之一率先实施,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三方面创新突破:一是简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的部分程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允许持有L(旅游)、M(商业贸易活动)等签证入境但未达到外国高端人才条件的外国人直接在境内申请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二是推出创新政策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解决了入驻虹桥商务区功能性平台的长三角企业聘雇外国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并对接服务进博会,允许长三角企业聘雇的长期在虹桥商务区工作的外国人才就近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三是加大力度吸引各类外籍研发人才,为400多家外资研发中心聘用的外籍人才在上海工作提供便利,如对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做了简化,采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方式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