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科委与德国企业西门子签署科技合作备忘录。未来,市科委将为西门子更好融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各类渠道与平台,西门子则将充分发挥其技术与人才优势,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这是西门子第一次与上海政府部门签署科技合作备忘录。”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华东区总经理王伟国说。
据悉,这家知名德企正在与宝武集团开展智慧制造(工业4.0)战略合作,为钢铁及其他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打造“样板车间”。签署科技合作备忘录后,西门子将与上海机床厂联合研发数字化机床技术;与申通地铁合作研究供电系统设计与运维的优化方案,为市民地铁出行保驾护航。
联合打造宝武智能工厂
市科委国际合作处介绍,截至目前,已有446家外资研发中心落户上海,成为提升上海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市科委通过积极搭建平台、共享科技资源、加强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在沪外资研发中心与上海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仅2018年,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就新增10家外资研发中心,市科委项目专家库新增14名外资企业专家。
在外企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大潮中,西门子走在了前列。2016年6月,宝钢集团与西门子股份公司签署《宝钢与西门子智慧制造(工业4.0)战略协议》,覆盖数字化咨询、先导项目、人才培养、标准制订等方面。如今,作为双方合作的先导项目,1580热轧智能工厂已在宝山区建成。西门子团队利用工厂工程设计和管理软件,为热轧厂产线的机架设备建立了数字化模型,使仪表、机械、电气等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可以在一个数字化平台上协同工作,已降低图纸翻阅量90%左右,提高专业协同效率10%左右。西门子研发的控制系统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让工业机器人有了“大脑”,能自动为轧辊补充润滑油,为热轧厂减少注油工人2名。这不仅提高了补油作业的精准度和效率,也消除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隐患。
西门子技术支持的轧辊补油机器人 西门子提供
“我国钢铁行业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是比较高的,宝武集团又是标杆企业,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怎样才能完成数字化升级?”西门子宝武联合探索工业4.0项目总监陈江宁说,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核心任务,是从实物资产管理转变为数字化资产管理。以1580热轧厂为例,西门子与宝武合作,为产线的关键机架设备建立了数字化模型,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和运维都记录在一个平台上。企业可以将这些数字化资产上传网络、进行分析和智能管理,构成数字化设计、生产、交付和运维的闭环。
维修人员“回归人的生活”
实现数字化资产管理后,制造业企业受益良多: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力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宝武维修人员也尝到了甜头,说他们“回归了人的生活”。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他们过去有时半夜接到电话,被告知某台设备出了故障,要立即动身前去维修。这些现场维修中,有八成是电话沟通不透明、现场资料不健全或维修预案不充分造成的。而今,在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支持下,宝武与西门子联合开发了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的虚拟远程运维工具。它能使现场设备真实状况与数字化虚拟模型保持一致,且现场与后台同步,还会实时记录每一次运维过程,这就形成了一套详实的“教案”。如果发生设备故障,现场工作人员能查阅“教案”、自行解决问题,或请维修人员在后台进行指导,不必让他们紧急赶到现场。
中国首台智能化液态熔融金属吊运行车运行良好。西门子提供
将优化上海地铁供电系统
在市科委支持下,西门子在上海的合作伙伴如今更多了。他们将与上海机床厂合作,利用“数字双胞胎”等技术提升沪产机床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数字双胞胎”是“工业4.0”战略的核心技术之一,也与数字化资产管理密切相关。谈到这种技术,王伟国打了个比方:传统的工业制造好比用打字机写文章,如果打错了,要把错的地方擦掉或重打;“数字双胞胎”技术则好比用电脑写文章,修改、存档十分方便,写好的数字化文档与打印出来的文档是“双胞胎”关系,两者完全一样。
机床生产都是定制化的,研制阶段需大量凭借经验,生产出来后往往要调试一段时间。应用“数字双胞胎”、工业仿真等技术后,机床的一些参数设计将更为精准,从而缩短调试时间。而且,相关数据都能保存下来,形成数据库,成为今后研发设计的宝贵资源。
西门子上海中心的展品 赖鑫琳 摄
西门子与申通地铁的合作也在推进中,双方将共同研究地铁供电系统设计与运维的优化方案。上海地铁各个站点、各条线路的供电安全,与市民出行息息相关。王伟国表示,西门子计划凭借电网控制、保护、测控、仿真一体化软件平台与系统优化解决方案,实现上海地铁供电系统各个设备的可预测,如设备寿命的预测,从而把故障风险降到最低。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