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经过专家初评、复核,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00项(人):分别授予张显程、白志山、熊红凯、张远波、蒲华燕等10人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8项科研成果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30项成果捧得上海市技术发明奖;231项成果摘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其中特等奖2项;张树庭荣获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广泛涵盖基础研究领域
本次荣获自然科学奖的项目,广泛涵盖了生物、医学、化学、材料、物理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研究,出现了众多具有国际引领性的科研成果,展示了上海在创新策源力方面的深厚实力。许多自然科学获奖项目还同时获得了大量的专利成果,或应用于指导大型项目、工程的建设,对国民经济、社会民生和科学基础设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例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惠利健完成的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证明了以往认为主要见于低等动物细胞的转分化现象,在小鼠肝细胞上同样存在,相关成果有望用于人类肝功能衰竭的治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雷群英团队关注癌细胞的代谢,揭示了乙酰化修饰在肿瘤细胞代谢感受调控中的作用机制等。研究成果具潜在的医药开发前景,为肿瘤的代谢修正治疗带来了曙光。该项目荣获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
服务国家需求服务民生
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论文上的科研发现,最终是要走出深闺,服务国家需求,满足百姓民生。上海科技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在突破国外垄断,满足重大国家需求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华东理工大学轩福贞等完成的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成果,支持了第三代核电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汽轮机、安全阀以及超超临界汽轮机等5大类重要承压设备首台套研制,产品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应用于红沿河、海南等多个核电站,以及“华龙一号”巴基斯坦卡拉奇等核电重大工程。
再比如,由上海交通大学王嘉松等完成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深水钻井隔水管涡激振动预报及抑制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在南海和西非等全球41口深水井中得到成功应用,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保障了我国能源安全和海洋强国战略。
上海是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今年的技术发明及科技进步的一等奖项目中,共有11项同药物和医疗直接相关,涉及颌面外科、心脑血管、阿尔茨海默病、麻醉、肿瘤等重要医学领域。在高等级奖项中,生物与医药技术类的占比则高达26.3%,远超其他领域,充分体现出上海生药领域的强大研发实力。
青年科学家担纲产业创新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青年科技人才是重要的生力军。在2018年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所有第一完成人中,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中青年科学家占到了总数的49.5%。其中,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速铁路设施故障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第一完成人姜育刚在获奖时年仅37岁,是2018年度高等级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最年轻的。
自2015年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设立了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每两年评选一次,用于表彰活跃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以及企业创新中的青年人。今年共有10位年轻人获此殊荣。这批70后甚至80后有更为多元化的“头衔”:教授、博导、博士、总经理、创始人……彰显出青年一代科学家产业创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