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一系列人才政策集聚大批英才

   2019-05-23 新民晚报
29
核心提示:■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离不开天下创新英

■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离不开天下创新英才。五年来,上海制定人才政策“20条”“30条”,集聚了一大批科创英才,“高被引科学家”入选人数达到65人(占全国11.2%)。目前,在沪工作创业的外国人已达21.5万人,共发放《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近500张,均位居全国第一。昨天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人才办主任冷伟青表示,近年来上海在制定相关人才政策时的核心理念,就是向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

目前,上海正在按照这样的理念,下放一些权力,放大一些收益,放宽条件,放开空间,努力把权和利真正放到市场主体手中。比如,明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扣除直接费用后净收入的70%以上可以用于奖励个人和团队,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的活力。

在人才评价改革方面,强化市场评价的决定性作用和用人单位主体,推进职称评审改革,比如率先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动由领军企业行业协会等牵头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对今后的人才评价,让用人主体、让行业发挥专业作用。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人才政策要对标国际。据介绍,上海即将出台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将积极地吸收国际通行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为高峰人才量身创设“四无机构”,即无行政级别、无事业编制、无岗位设置限制、无工资总额限制的新型机构,实施国际通行的工作体制等。

与此同时,健全高峰人才及其团队的社会保障,确保这些人才安心在上海创新、创业和创造,引得进更要留得住。(记者 马亚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