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19浦江创新论坛——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金山区将聚焦碳纤维,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该基地主要位于金山第二工业区及周边区域,目标是到2025年总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2035年金山碳纤维复合材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00至500亿元。
围绕这一发展愿景,当天,市科委和金山区政府联手打出一套产业发展“组合拳”:上海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发展专家委员会宣布成立、上海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发展白皮书发布、金山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发展产业规划和专项政策出炉、一批碳纤维领域优质产业项目签约落地金山,宣告一个国际化新材料产业高地在上海金山正式破土而出、拔节生长。
市科委副主任干频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上海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发展白皮书。碳纤维,因其具备高强度、高模量、密度小、耐急冷、急热、耐酸、耐油、耐腐蚀等优异性能,被誉为新材料领域“皇冠上的明珠”,是军事国防、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车辆、新能源等诸多高端制造业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干频介绍说,上海对于碳纤维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上海商飞、中国商发、航天八院、华东无人机、上海汽车、蔚来汽车、特斯拉汽车、上海电气、远景能源、江南造船等企业都对碳纤维有很大的需求。以C919大型客机为例,12%零部件需要复合材料,每驾飞机需要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就有6吨,而今天我们已经拿到了1000个订单。在碳纤维产业领域,上海还有从材料研发、材料生产、产品设计、产品制造、检验测试、终端应用和回收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在2年前,市科委就开始进行碳纤维产业的规划。上海碳纤维产业的定位是打造具有完整体系和丰富生态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形成覆盖长三角区域的产业辐射力和带动全国的创新策源力,成为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标杆。
金山区委书记赵卫星介绍说,金山区将整合长三角产业资源,重点突破碳纤维产业‘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创新下游重点领域的应用,推动碳纤维及相关配套产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赵卫星所提及的“科创平台优势”,指的就是由上海市科委和金山区政府携手打造的上海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坐落于金山第二工业区的研究院于今年5月注册成立,由金山区政府、上海石化、上海电气集团、东华大学、中国商飞等9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在9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和上海市政府深化合作推进落实国家战略签约仪式上,上海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研究院身兼“双重使命”,既是肩负科研攻坚重任的“破冰船”,又是提供公共服务的“航空母舰”。
经过长达10年的自主知识创新,目前,位于上海金山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已经申请到了200多项专利授权,并攻克了大丝束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核心技术。其中,上海石化年产1.2万吨的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突破国外技术垄断,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实现一束丝里有4万多根细丝的技术难题,每根丝仅有7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研发成功后,每吨可比国外进口碳纤维大丝束价格下降20%,为下游应用提供充足原料。
记者了解到,在科研领域,该研究院将开展前瞻技术与创新应用研究,拟建设信息服务、设计服务、科研服务、工程服务四个中心,通过集聚国内外一流科研团队,瞄准一批行业急需突破的核心关键技术进行“破冰”攻坚。同时,研究院也是公共研发服务的供给“航母”,通过提供产业链各环节研发与转化技术服务,加速“孵化”科研成果和技术产品,起到支撑引领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的作用。
据悉,金山区还将从支持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支持企业做优做大做强、支持产学研结合及科创能力提升、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等四个方面着手,为产业发展量身定制专项支持政策15条,引导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在现有政策奖补基础上,研究设立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共性关键技术、重大应用技术的突破,以及碳纤维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在助推企业上市融资方面,金山区将探索设立碳纤维科创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绿色通道,加强科创企业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监管部门对接,建立动态沟通协调机制,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协调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市场技术交易,加快知识、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作者 吴苡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