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沪港人”“新上海人”“新香港人”,在这个论坛被频繁地提起

   2019-12-06 上观新闻
37
核心提示:“我是一名沪港人,每个星期一半时间在上海,一半时间在香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会长姚祖辉在第一届沪港科

我是一名沪港人,每个星期一半时间在上海,一半时间在香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会长姚祖辉在第一届沪港科技创新论坛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海和香港都很重视科技创新,未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等许多领域可以开展合作。

为搭建沪港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平台,推动沪港科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进一步加强沪港两地科技创新合作,125日下午,第一届沪港科技创新论坛暨2019沪港青年科技创新论坛在临港开幕。

4项香港方案获创业在上海资助

上海与香港在科技领域有着长期友好合作关系。1996年,上海市科委与香港熊知行先生共同出资建立了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现已成为上海一处重要科普教育基地。与此同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共同组建沪港化学合成联合实验室,为上海和香港培育大批优秀青年科学家和科技成果,成为沪港科技合作的有力助推者。

随着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不断深化,沪港两地通过支持双方科研人员联合开展创新活动,积极搭建双创平台,推动沪港两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2016年末至2019年末,上海学者与中国香港科学家4530人共合作发表5165篇学术文章。近年来,有32项沪港科技合作项目被列为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予以重点扶持,累计投入1730多万元。2019“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特别设立了沪台沪港创业专题赛,共征集8项香港参赛方案,最终有4项获得资助。

上海将拓展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8年来,我们通过沪港明日领袖计划,每年安排约340位香港大学生来上海实习6-8周。沪港青年会会长麦德铨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这位在香港长大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一年后就来到了上海,如今把家安在了上海,还娶了一位上海太太。在他看来,上海是一座很有吸引力的城市,有很多的机遇。为了给香港青年提供在上海的就业机会,沪港青年会启动了敢创未來-沪港青年就业创业计划,并安排创业导师进行指导。目前,已有近百位参加者入选,其中30多位香港青年已成功就职。一位香港青年告诉我,他在上海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正在积累经验,打算未来自己创业。

香港优才计划入选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柳崎峰2015年前往香港发展。香港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其高等院校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国际上备受赞赏。根据全球最大索引摘要资料库的统计,其本地大学有关人工智能的论文在全球被引用的次数及其影响力排名全球第三。柳崎峰2017年在香港开发了金融行业内第一个基于行为金融学与机器学习的交易员评价系统。他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去年5月香港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以来,许多高校教授到香港科技园开起了公司。未来沪港两地在人工智能+金融领域将有许多很好的合作方向。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论坛获悉,未来上海将进一步拓展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提升创新载体能级、支持两地企业和团队创新创业、加强创新人才交流,为沪港两地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与氛围。论坛还编印发放了《上海市科技事业服务相关政策选编》,为两地青年在沪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政策指导。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指导,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沪杏科技图书馆、沪港经济发展协会、香港杏范教育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