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12月4日,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的第十四届全球研究基础设施高级官员组会议(GSO14)在上海召开,这是GSO会议首次在亚洲举办。开幕式上,中方代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李加洪介绍了中国相关大型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及国际合作情况,提出了将中国相关大型研究基础设施纳入GSO案例研究、进一步加强全球研究基础设施合作的建议。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此前GSO制定了一个框架,确定在将研究基础设施作为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候选人时提出的一套关键原则(标准),并形成规范、成本、社会评估及影响力等相关的14条国际标准。每一年GSO都会对这14条标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研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外事办公室主任董少华介绍,刚刚于今年9月批复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将按照14条标准进行建设,从而在共享和反馈上创造更大的社会影响力。该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国际磁约束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对保障我国聚变堆的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我国一些重大科学装置已有与国际研究机构实现共享的案例。在合肥的科学岛上,中国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面向全球120多个实验室开放,目前超过50%的提案来自外部。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并推进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面向全球开放共享机制。此次会议的召开将对即将建设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全球开放共享合作提出一些建议。如来自欧盟的科学装置负责人就提出,大科学装置间的数字资源应该相互勾连,建立互联互通的共享机制。(记者 侯树文 王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