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举行的2019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上,上海市北斗导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宣告成立。这是上海市政府最新批准建设的3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之一,旨在通过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北斗导航产业发展。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院长郁文贤教授介绍,平台将针对机器人导航的场景适应性等共性需求,与一大批企业合作研发,力争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陆敏在论坛上表示,市政府支持以北斗导航功能型平台为代表的共性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西虹桥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是北斗导航功能型平台的主要承建单位,主要围绕复杂场景高可用、高精度融合导航技术,提供研发、标准、测试和整体解决方案等共性需求服务,目标是建成场景适应性导航技术研发支撑体系,加速北斗导航领域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北斗战略,促进长三角导航产业技术集群创新和产业集聚发展。
目前,北斗导航功能型平台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亚毫米级低速无人系统定位导航测试场。它位于西虹桥高光路北斗产业园区,占地约3000平方米,可以为全国各地的导航企业提供专业化测试服务。其中,室内测试场主要面向无人机、地面机器人等低速智能无人系统,提供典型场景下导航、感知、控制性能等方面的精确测量和性能评估。“这么大规模的定位导航测试场,是任何一家导航企业都难以建成的,这正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的价值所在。”郁文贤说,在财政经费支持下,北斗导航功能型平台会建立一系列测试场景,提供以数据服务为核心的场景化研发与测试服务,以提升国内导航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经过调研,北斗导航功能型平台找到了不少企业的共性需求。一批服务机器人企业反映,机器人在移动时,导航失灵等问题颇为棘手。如果机器人只在一个场景移动,它辨认路径的能力往往比较强,但如果在多个场景中移动,它的导航系统就可能失灵。“比如,木木机器人是一种医院物流机器人,需要从一幢楼移动到另一幢楼,如果导航不灵,就不能顺畅地完成任务。”郁文贤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而室内外导航的场景适应性技术,是北斗导航功能型平台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已有许多技术积累。平台计划以车载为主要平台,搭建多模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信号采集仪、高精度惯导、工控计算机等设备,赴医院等机器人应用场所进行研发和测试,让服务机器人的行走更智能自如。
论坛上,还发布了《北斗新时空服务体系与2019 GNSS技术蓝皮书》。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智库首席专家曹冲表示,2020年是北斗/GNSS实现转折发展的关键年,将从系统建设转向产业发展,从研发转向产业化应用,从单一技术产业向多技术多产业深化融合转折。因此,推进以北斗为核心动力的标配化、推进GNSS兼容互操作、推进“+北斗”策略,将成为新形势下北斗/GNSS产业发展的三大重要任务。(作者:俞陶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