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不管投稿人是谁,科学发现始终是第一标准

   2020-08-05 上观新闻
26
核心提示:  ■意味着华人科学家有了一个值得信赖、高显示度的平台,成为科技界一张名片  ■对特别优秀的稿件,采

  ■意味着华人科学家有了一个值得信赖、高显示度的平台,成为科技界一张名片


  ■对特别优秀的稿件,采取“快审快发”个性化服务,最快72小时返回审稿意见


  ■面向全世界建立专家“蓄水池”,每年有40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参与点评,许多科学家在关键时刻帮着快速审稿


  ■《细胞研究》率先发表不少具有概念性创新的原创成果。影响因子是一个指标,但从来都不是编辑团队追求的“本”


短短7年,《细胞研究》的“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台阶。这份由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化与细胞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的英文期刊,自2013年第一次实现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超过10的飞跃后,就在不久前,其影响因子提高至20.507,再一次实现中国科技期刊的历史性突破。


影响因子首破“20”意味着什么?影响因子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一项客观的期刊评价指标,即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这表明《细胞研究》已成长为真正国际一流水平的学术期刊。”《细胞研究》常务副主编李党生研究员说,这意味着华人科学家有了一个值得信赖、高显示度的平台,提升了我国学术期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为中国科技界提供了一张闪亮的名片。


  这份期刊“之前从未听说过”


时光回溯到2006年,这份期刊当时的影响因子只有2.161。“坦白地说,我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份期刊。”2006年,时任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科学编辑的李党生博士,受当年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院长裴钢的邀请,回到上海担任《细胞研究》常务副主编。


一份名不见经传的期刊要想争取国内科学家的优秀论文并不容易,而要让国外知名科学家把可能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的论文发表在《细胞研究》上,更是难上加难。出人意料的是,就在大家等着李党生出“狠招”时,他却帮着国内科学家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文章。如何组织文章架构,不同层次的期刊需要怎样的实验设计,不少课题组长在他的建议和帮助下发表文章,“欠”下了编辑部人情。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编辑部本就人手紧张,李党生却走访国内不少实验室。与以往在编辑部坐等论文不同,他每次都能带回许多有价值的论文“线索”。


2007年2月7日,《细胞研究》发表生化与细胞所陈正军课题组关于DNA修复的一篇论文。文章发表后,同时得到《细胞》和《自然·细胞生物学》点评,获得相当多的关注。由于这篇文章的示范作用,不少科学家开始青睐《细胞研究》。


就这样,用了第一个“7年”,《细胞研究》在2013年成为第一个影响因子超过10的中国科技期刊。当时,国际上不少期刊都处于下滑期,谁也不知道这超过10的影响因子是否会“昙花一现”。


  两个“7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在第二个“7年”里,《细胞研究》的影响因子一直往上“蹿”。在日前科睿唯安发布的2019版最新期刊引证报告中,《细胞研究》影响因子提高至20.507,不仅在亚太地区生命科学领域学术期刊中继续排名第一、在195种细胞生物学领域期刊中排名第七,其影响因子已超过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和《细胞》旗下同一领域内的多份高端子刊,如《自然·细胞生物学》《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细胞》等。


只用了两个“7年”,如何实现这一跨越式发展?


“不管投稿人是院士还是普通科研人员,科学发现始终是我们的第一标准。”《细胞研究》编辑部主任程磊介绍,编辑部也拒绝过一些国际学术大牛的文章,但因“拒之有理”,对方不仅认可,后续还主动投稿。


对于特别优秀的稿件,编辑团队采取“快审快发”的个性化服务,最快72小时就可返回审稿意见。他们面向全世界建立专家“蓄水池”,每年有40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参与点评,许多与编辑部建立深厚情谊的科学家也非常愿意放下手头的工作,在关键时刻帮着快速审稿。


今年6月,《细胞研究》发表了一个神经递质受体在闭合和激活两种状态下的不同结构,比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早了两三个星期。6月底,一篇关于鸡进化和驯化的论文在《细胞研究》上线同时,就得到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的点评。如今,《细胞研究》成为被国内外广泛认可的高端学术平台,海外科学家占投稿数量的一半。


不仅仅是“快”,《细胞研究》率先发表了不少具有概念性创新的原创成果。2014年,清华大学俞立教授观察到一个新的细胞器,但当时尚无功能性数据支撑,被国际顶级期刊拒稿。《细胞研究》认为这是一个原始创新,大胆予以刊发。5年后,这名论文作者拿出功能性数据,他所开拓的新科研领域也逐渐被国际同行认可。


“影响因子是一个指标,但从来都不是我们追求的‘本’,只有追求卓越才是科学期刊的根本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创建世界一流期刊。”李党生说。(记者  黄海华)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