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织密上海这个特大型城市公共卫生防控网

   2020-09-10 文汇报
37
核心提示: 战“疫”中,上海医护工作者同心合力冲锋在第一线。图为浦东新区一家医学隔离观察点的医护人员连续工作,

织密上海这个特大型城市公共卫生防控网1.jpg

 战“疫”中,上海医护工作者同心合力冲锋在第一线。

织密上海这个特大型城市公共卫生防控网2.jpg

图为浦东新区一家医学隔离观察点的医护人员连续工作,防护镜内满是甘于奉献的汗水和热气。 (摄影:赵立荣 蒲苇)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前天,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连日来,沪上医护和医学界科研人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他们深受激励纷纷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将继续坚守岗位,筑起最牢防线,守护人民安全。

冲破黑暗夜,重见满天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这场大战中,上海25万名医护人员践行初心使命,携手众多凡人英雄,面对大考,交出亮丽答卷,也勾勒出一幅幅难忘的画卷——小年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孤身“逆行”,成为沪上首位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除夕夜,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135名队员白衣为甲,留下坚定背影;在机场、海关等防疫最前线,上海疾控工作者为国“守门”;在实验室,科研人员彻夜接续攻关……

  青年在抗疫大考中快速成长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有一句话感动了中国: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

为支援武汉,上海先后派出九批次、1649名援鄂医疗队员。据上海市卫健委统计,这1649名援鄂医疗队员里,护士1041名,其中,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55岁,“90后”占44%。

很多人觉得“90后”还是孩子,但是,经过这次实战磨炼,曾经的孩子已能独挑大梁。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治疗师陈荣璋出生于1994年,随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驰援东西湖(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陈荣璋说,疫情之初,自己便“时刻准备着”,只等医院一声令下,用专业技能报效国家、用热血青春服务人民。

未能踏上“战场”,还有一群“准”医生们在后方跃跃欲试。“疫情肆虐时,无数共产党员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与担当。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医学生,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青年人应该具有的意志力与作战力,也更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7级公卫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陈润迪说。

作为首批出征的上海援鄂医疗队队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赴京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除全身心投入工作,他也将伟大的抗疫精神化为对青年学子的鼓励。9月1日,郑军华就为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全体师生讲授“开学第一课”。他回顾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67天,告诉学生“抗疫阶段性胜利的原因是组织的威力、斗争的本领、牺牲的精神和信念的力量”,勉励学生努力学习,规划好人生,以高度的“专业精神”投身祖国建设。

构筑“上海防线”守护城市安全

“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直面疫情,上海全体医务工作者拧成一股绳。

上海市疾控中心病原所党支部书记陈敏说:“作为一线防疫工作者,我感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对我们的支持。尊重科学、坚持科学防控,让我们的工作更有实效,更有意义。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更有动力和使命感。我们会坚守初心,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还有科研人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批科研工作者勇挑重担,用科技赋能战“疫”。

“我们科研工作者参与抗疫,为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盒的推出贡献了自己力量。”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古宏晨表示,他们将继续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服务医患民生一线中,把成果用作解决临床医疗难题上’的抱负。”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陆路研究员是研究病毒抗体的科学家,从疫情发生至今,他和课题组每天恨不能工作24小时,只为对病毒抗体研究的突破有所贡献。“通过抗疫一线科研攻关的洗礼,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研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只有练好内功,才能真正为国为民。”

继续奋战在防疫关键点关节点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

守好“入城口”、抓住“落脚点”、管好“流动中”、服务“就业岗”、看好“学校门”、用好“监测哨”,上海25万名医护人员依旧奋战在战“疫”的关键点关节点,深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作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疫情警报拉响的那一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全体公卫人便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提供“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救治方案,集全市优势医疗资源抗击疫情。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市公卫中心主任朱同玉作为代表领取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的奖牌与证书。“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属于公卫人的战斗不会停歇,我们会坚定打好疫情防控‘下半场’。”朱同玉说。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既要总结抗疫以来形成的经验以及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形成制度,做好推广,也要认真分析公共卫生领域应急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要按照总书记要求,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弥补好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特别是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织密上海这个特大型城市公共卫生防控网络,守住防控安全底线。(记者 李晨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