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申城的科普氛围格外浓郁,2020上海科技节的各项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科技访谈节目《未来说:执牛耳者》、“科学之夜”亲子嘉年华、今年新设的科技节云端主会场……有的让市民走近各个领域的科技大咖,感悟科学家精神;有的适合亲子家庭参与,在游戏和体验中与科学亲密接触。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市科委巡视员季晓烨表示,上海科技节旨在通过精彩活动提升市民的科学素养,构建以科学价值为导向的科学文化,在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进程中不断增强科普“软实力”。
揭示战疫英雄的精神支撑
今年上海科技节的主题是“科技战疫创新未来”,科技节组委会邀请一批科技战疫英雄来到聚光灯下,让公众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科研故事和心路历程。
《未来说:执牛耳者》第四季首集节目的访谈嘉宾,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和他的老师翁心华教授。作为“网红”医生,张文宏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翁心华透露,他的学生在感染科做医生时曾经想辞职,因为那时感染科是“角落里的科室”,在医院里比较边缘,“工作很忙,收入却不高”。翁心华得知学生的辞职想法后,诚恳地对他说:“你在这里很有发展前途,如果现在去干别的专业,可惜了。在感染科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当然,未来的路由你自己选择。”经过这番谈话,张文宏选择了留下和坚持,因为在“角落里的科室”发展也很有前途,关键是要耐得住寂寞,在行医和科研道路上兢兢业业,这样就能有所成就,收入提高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张文宏走红的背后,还有什么精神支撑?翁心华认为是“讲真话”。医生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敢讲真话、勇于担责,才能守护公众的生命健康和岁月静好。张文宏如此,他的老师也是如此。17年前,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疫情在我国暴发,翁心华领导的上海市防治非典专家咨询组提出了三条诊断标准,而他们收到的政府文件没有提及第一条标准即“流行病学证据”。专家组讨论后,向有关部门反映了他们的意见。“第二天,我接到电话,问我们能不能对这个观点负责,要提交书面报告并签字。”翁心华回忆道,“于是我带头签了字,好像还摁了手印。”
作为企业科技战疫代表,联影医疗技术集团联席总裁张强也现身《未来说:执牛耳者》。他告诉听众,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所有CT都由联影提供。公司成立9年来,自主研发出CT、PET-CT、磁共振等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掌握这个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秘诀是什么?张强分享了医工结合的经验:“我们的设备卖给三甲医院后,一些研发人员就到医院上班,这样随时能听到医生使用设备后的建议,立即进行改进。”
“科学之夜”让孩子玩中学
“科学之夜”亲子嘉年华也是上海科技节的品牌项目,由上海首创,后被北京、广州等地引进。通过夜间开放科普场馆,推出互动性和游戏化程度颇高的科普活动,“科学之夜”注重寓教于乐,希望激发少年儿童对科技的好奇心,在他们心中撒下科学种子。
今年上海科技节期间,组委会在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科普公园、上海纺织博物馆、海阔东岸文创园等五地举办了“科学之夜”活动。公众可免费抢票、预约参与夜晚和白天开放的多个场次。
在上海中心大厦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了人气满满的游戏场景:脑电对抗、VR滑雪、与机器人打乒乓球……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也与相关科技成果亲密接触。在化石修复展区,一些孩子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用放大镜观察化石,并学着用工具清除化石表面的覆盖物。“你手里的这块是海百合化石,它是一种古老的棘皮动物。我们熟悉的海星、海胆也是棘皮动物。你是今天第七个修复它的孩子。”专业人员的讲解,让他们对化石有了体验式了解。
推动上海科普专业化发展
上海科技节的线下活动热火朝天,线上平台也精彩纷呈。为做好疫情防控,组委会今年开设了科技节云端主会场,邀公众通过手机端、网页端入口访问。云端主会场设有致敬科学家、科技战疫、科创未来、科普好物、科普赛事、科学之夜、科学秀场、国外科技节、更多科技节等9个版块。在首页,“滚动直播间”每天视频直播上海科技节期间的亮点活动,观众也可点播回看,足不出户享受科普大餐。
在“科创未来”和“科普好物”版块,组委会挑选了一批展现我国科技成果的科普视频。《中国深度·蛟龙号》一片中,观众可以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下潜至3000米深度,在幽暗环境中看到很多深海物种,有像花一样漂亮的动物,也有闪烁着亮光的鱼类。在7000多米深度的马里亚纳海沟南翼,则是一片荒凉景象,然而布放鱼饵后,许多动物就从深海沉积物下爬了出来,令科学家十分兴奋。继“蛟龙号”之后,上海科研团队研发的“彩虹鱼号”计划2022年将下潜深度推进至11000米,观众可在《“彩虹鱼”挑战深渊极限》视频中一睹这台深海潜水器的真容。
“今后,我们要推动上海科普走专业化道路,不断加强它的素质教育和大众传播属性。”季晓烨告诉记者。举例来说,很多优秀动画片的受众不只是未成年人,也会吸引很多成年人观看;好的科普作品也应如此,如何做到让成年人爱看并有所收获,需要创制人员的创意和努力。
目前,市科委正在牵头制订《上海市科普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未来5年,上海科普将坚持高效率、高质量发展,在现有投入下产出更大的效果。为此,除了走专业化道路,上海科普还将走市场化道路,引导企业开发出更多有针对性的科普产品,让公益性项目和市场化项目齐聚未来的上海科技节。(作者:俞陶然 侍佳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