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举行的“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与发展论坛”上,一串具体而微的数据展现出上海未来五年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脉络——到2025年,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要达到2.5万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1000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例达12%。
这些数字是市科创办会同部分研究智库共同研究的上海科创中心“十四五”规划课题中所列出的预期目标。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石谦认为,“这些指标中,既包括上海已具备一定基础的优势领域,同时也包括需要努力‘够一够’的目标。”譬如,在高新技术企业方面,上海已吸引集聚了超1.2万家企业。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对标2.5万家的“十四五”预期目标,翻一番的任务依旧艰巨。
在不少与会专家看来,想要完成目标企业增量,就要在空间上聚焦,瞄准重点发力。“我们的目标是‘换道超车’,加快培育未来的增量型产业。”在石谦看来,宝山区可着力建设科技创新集聚区。譬如,南大地区重点聚焦物联网、车联网、集成电路、智能硬件等领域,着力突破主导产业领域“卡脖子”问题与前沿技术;吴淞地区开展一批前沿技术创新研发,打造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吸引一批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并构建高附加值的产业化研发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认为,企业是科创中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发动机”,尤其是“引擎式”企业,不仅能实现自身发展,更能带动创新生态,集聚一批上下游企业。以宝武集团为例,当下正朝着超亿吨年产量迈进,加快实施以科创为核心的中国宝武钢铁生态圈伙伴集聚计划,同时也正研究专门面向园区的科创投资基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