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打造创新首选地,张江科学城迈向世界一流

   2021-03-30 文汇报
40
核心提示:张江科学城将建设成为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左图为

打造创新首选地.jpg

张江科学城将建设成为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左图为位于张江科学城的张江人工智能岛。

不久前刚刚成立了“繁星科学基金”,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最近又将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张贴“招贤榜”,面向全球招聘顶尖科学家和优秀青年人才。

自去年12月落户张江科学城,这家新型研发机构已深切感受到了这座“科学之城”的创新魅力——基础科研实力雄厚、高端产业集聚、创新生态完善,在这里迈向“世界领先”,可以汲取更多创新能量,更快提升创新能级。

从最初吸引海归“背着书包来创业”,到如今成为科学家“来中国、来上海的首选之地”,十年间,地处张江核心区域的这片科创热土,进入了由高科技园区到科学城的蜕变,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作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22园”的核心园,未来,张江科学城将着力打造大师云集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硬核主导的高端产业增长极、共治共享的创新生态共同体、活力四射的国际都市示范区,建设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怀揣一个创意来,带着一批发现去

春光明媚的张江科学城,光子大科学装置集群一派热火朝天,项目建设施工快马加鞭、如火如荼。

据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透露,今年,上海的科创“硬核”实力将再上台阶:硬X射线、上海光源二期、海底科学观测网、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等大科学设施建设将取得重大进展,转化医学设施、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将于年内开放运行。

2009年,上海光源作为第一个落户上海的大科学装置,在张江树立起了崭新的科创地标。十年前颇觉冷清的张衡路,如今已是一片繁忙:围绕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设施、软X射线自由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活细胞成像装置等大科学装置拔地而起,使张江成为全球大科学装置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怀揣一个创意来,带着一批发现去”,大科学装置群赋予了张江科学城科技创新的强磁场,吸引着创新资源持续集聚。目前,在95平方公里的张江科学城内,集聚了313家研发机构,占全市的17.41%。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和高校、科研院所,正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研究成果、技术支撑和人才资源。据统计,目前张江科学城现有从业人员41.2万,大专及以上学历科技人才占比超过60%,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培育硬核科技,产值首破三千亿元

今年初,张江科学城迎来了张江·兆芯项目的正式开工。该项目具备极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上下游带动能力,未来将成为张江科学城集成电路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技术门槛高的特点,也决定了“硬核实力”一旦形成就难以撼动。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表示,准确把握未来技术发展态势,久久为功,是张江科学城始终坚持的产业发展定力。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到人工智能、在线新经济,“要让硬核技术引领高端产业发展”。

在张江“药谷”,一批世界级大科学设施的加速兴建,以及著名高校和高水平研究机构的加速聚集,不断夯实着上海新药研发的原创实力。去年,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营收超过850亿元,园区内在研药物品种超过400个,近30个Ⅰ类新药处于Ⅱ、Ⅲ期临床阶段。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眼下,张江科学城正通过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探索高端引领水平,着力发展在线新经济和数字文创、软件和信息服务、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三大融合支撑产业,积极培育前沿材料、能源与环境、微小卫星、量子科学等多个创新孵化方向,强化新技术对核心重点产业的支撑。

2020年,张江科学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33.5亿元,首破三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8.9%;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00.79亿元,同比增长85.3%;实到外资23.2亿美元,约占浦东新区的四分之一,同比增长12.5%,创下历史新高。

  呵护创新乐土,创业胜地生机盎然

热带雨林占整个地球陆地面积不到9%,却孕育滋养着世界上超过一半的物种,究其根本是因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圈。历经基础性开发和功能开发,张江科学城如今走到了生态开发的新阶段。

创新资源集聚、人才优势显著,张江科学城目前已构筑起贯穿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对全球人才、资本、项目、技术形成了强力虹吸效应,培育出了喜马拉雅、亮风台、钛米机器人等行业头部企业。

发挥“总部经济”的优势,张江科学城积极推动西门子、微软、维亚生物等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设立了20个大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带动中小微企业技术水平提升,加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化、国际化进程,形成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参天大树与灌木丛林共生共荣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加速器”。引入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MAH),使得张江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不用再忍痛“卖青苗”;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则为企业在市场上赢得先机创造了良好条件。

作为张江试点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的首家企业,上海远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单道心电记录仪上市时间比原先缩短了约80%。“这为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六到八个月的领跑期。”远心医疗总经理张清淳透露,短短两年,他们就已在市场反馈基础上完成了产品升级,最近正着手为第二代产品申请上市。

面向未来,袁涛表示,张江科学城将通过对产业持续不断的生态集聚升级,形成高能级产业发展,使张江成为全球创业者“最理想的创业胜地和创新高地”。(记者 许琦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