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张挺摄 制图:李洁
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承担重点项目,不负国家重托,就是践行对党忠诚的最好方式
人物小传
李媛,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特种装置部副主任、研究员。作为辽宁舰某重点装置主管设计师,她率领团队十多年如一日奋战在科研一线,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圆满完成装置科研样机、陆上样机和装备研制,技术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被评为2015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谁敢“在刀尖上跳舞”?当听说国家亟需做这件事时,28岁的李媛没有多想,接下了这项重大国防任务。身为一名党员,她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承担重点项目,不负国家重托,就是践行对党忠诚的最好方式。”
历经七年艰苦攻关,“刀上舞”任务圆满完成。在掌声和欢呼声中,李媛浑身似不受控制一般微微颤抖,眼中噙满泪水。
如今,已是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特种装置部副主任的李媛,带领着一支100多人的团队。她发现,每次完成一项重点任务后,办公桌上总会出现几封炽热的入党申请书,如同当年的自己被党员同事们感召一样。
有意义的人生,就是将自己与祖国发展联系起来
1999年,22岁的山东女孩李媛进入七〇四所工作。那时,我国船舶行业正处于低谷期,研究船舶配套件的七〇四所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危机。
在李媛思考如何实现个人价值时,部门主管一句话点亮了她——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联系在一起。机会很快来了:振兴海军、实现“海洋强国梦”,一个某大型舰船特种装置项目摆在她面前。
这个特种装置主要是应用在一些大型的水面舰艇领域,项目涉及光学、控制、机械、船体结构、空间几何等多领域的综合知识,被称为“在刀尖上跳舞”。此前,只有军事装备水平较高的美国、俄罗斯做出过成品,且该技术路径、数据完全对外封锁,没有任何成熟的资料可供借鉴。
挑战面前,共产党员不上,谁上?承接项目后,李媛全年无休地在所里翻阅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反复验证;在场外试验时,她顶着恶劣的天气,现场观察参数,晚上排查数据。她忘不了某首席试飞员曾在试验前紧紧盯着她的眼睛,看了足足一分钟,似在询问:“我把命交到你手上了,你有把握吗?”
试验结果是对李媛付出最好的回报——在没有任何参考的前提下,短短几年,李媛团队研发的装置设备通过陆上、海上试验考核,质量和可靠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参数还优于国外。大家给它起了个昵称:“阿拉丁神灯”,“阿拉”代表着“上海制造”,“神灯”体现了设备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一句无条件的“后墙不倒”,“绝路”终能变通途
在国防科技领域,有一个词叫“后墙不倒”,意味着没有任何理由和条件,一定要在规定时间“攻克山头”。李媛说:“凭借着‘后墙不倒’的信念,共产党员身先士卒,把许多不可能的事给办成了。”
刚参加工作不久,李媛就被分配到某重点项目组。所谓“重点项目”,则意味着任务难度高、工程时间紧、工作强度大,这次也不例外。为了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高难度任务,整支队伍吃住都在场外试验基地,一周才能回家一次。
也正是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让李媛切身感受到共产党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当项目出了问题,需要有人顶上时,他们总是冲在前面;到了可以放松休息的时候,他们又总是把机会让给别人。”李媛说,当时团队里只有一辆小面包车用来接送员工回家,每周放假时,党员同事们总是为她悄悄“保留”了回家的座位。
要和优秀的人为伍——抱着这样的信念,在这个项目完成后,李媛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4年,她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入党后不久,她就主动承接另一特种装置重点项目,成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那群人中的一员。一次海试期间,海区迎来了八级大风,甲板上相对风速达到了每秒数十米,接近飓风水平。然而这样的恶劣天气,正是测试装备在极端情况下稳定性的最好时机。在李媛的带领下,大家身穿救生衣、腰系安全带,顶着零下十多度的严寒做设备例行检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寒冷刺骨,摘下手套用无水酒精棉球擦拭精细设备,伸出的手指不到两分钟就冻僵了,大家仍咬紧牙关坚持着。
有人说 “后墙不倒”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李媛觉得,有共产党人在,许多“绝路”就走通了。
全身投入全心付出,脚踏实地践行党旗下的誓言
国之重器,强军之梦——当一位女性以瘦弱之躯扛起这些重任时,她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付出什么。
当李媛在办公室挑灯夜战、建立数学模型、首创稳定算法时,她错过了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当身在千里之外驻厂监造、严把质量关时,她错过了宝宝咿呀学语叫出的第一声“妈妈”;当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海域日夜坚守试验岗位时,她错过了在父母病榻前的陪伴尽孝……但是,她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践行党旗下的誓词。
虽然辛苦,但她并不孤独,每一个项目,都有党组织有力的支撑。“在工作中我们佩戴党徽上岗,亮明身份;每次出重点任务,我们都会建立临时党支部;为一流军队提供一流装备,是每个军工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李媛说。
她永远忘不了辽宁号首次下水时,在舰船上的那次党小组会议。船上条件有限,党员们就穿着油乎乎的工作服,挤在逼仄的设备舱里开会。没有椅子,大家或坐在地上,或靠在舱壁上,所有人的脑海中只有一件事——保障海试万无一失。李媛说:“我们就像一群在前线开会的士兵,我喜欢这种纯粹的感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