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技创新的“理想之城”是何模样?

   2021-05-10 新民晚报
30
核心提示:图说: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穆荣平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以前很多城市发展是把产业放在

NEM1_20210509_C0326383731_A2788751.jpg

图说: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穆荣平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以前很多城市发展是把产业放在第一位,先招商引资,打造工业园区,集聚人口,再搞城市配套,科技创新理想的城市应该倒过来。昨天,“浦江创新论坛——2021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内外一流科技创新智库的12位专家发表主题演讲,展开圆桌讨论,探讨如何迈向科技创新的“理想之城”。

城市是科技创新供给和需求对接的主要枢纽,在历史上,新技术、新产业、新就业岗位的产生,催生了城市兴起和发展。当前对于像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面临着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科技创新驱动力的问题。

聪明人想去什么样的城市?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给出的答案是,三个T。在他看来,创新城市的发展取决于:Technology,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Talent,有技术含量的人才;Tolerance,包容的环境、制度、文化等。比如,上海市杨浦区从工业城市要升级成创新城市,原来有很多百年工业、百年大学、百年市政,要把传统工业改造成为科技型产业,要把传统研究型大学升级为创业型大学,要把政府主导的市政设施变成人情味很浓、宜人宜居的城市设施环境,打造成为城市创新生态的“三螺旋”。

当前,上海建设五大新城,他建议要注重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科技创新理想的城市首先要有宜人的基础设施,有适度超前的公共服务,有完善的教育医疗,走创新引导型发展道路,才会有高层次人才集聚。”

我们建设理想之城需要什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田杰棠认为,离不开求知、尊贤、纳新和包容。“纳新,是要从教育的前端就要给孩子创新的环境,赋予他们创新的思想;创造包容中外创新发展成果和人才的环境,接纳全世界创新思想和举措。”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穆荣平建议,要在全国层面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城市创新枢纽功能,布局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带动一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体系与能力建设。

作为汇聚全球智慧和促进国际科技创新智库交流的重要举措,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自2016年以来每年举办“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作为由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的专题研讨会之一,旨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智库交流对话平台,聚焦中国创新发展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组织开展专题研讨,提供思想建议,并为我国科技创新智库加快提升研究思想力、决策影响力和社会传播力提供合作交流平台。(记者 马亚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