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三甲医院建立科创园区,针对多种疾病的“中华标准菌群库”将在这里诞生

   2021-06-09 上观新闻
61
核心提示:近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牵头完成的“肠道菌群疾病分类模型创建及菌群移植治疗的临床应用”获得上海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牵头完成的“肠道菌群疾病分类模型创建及菌群移植治疗的临床应用”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个项目历经近10年,从肠道微生态检测分析技术的突破,到菌群移植临床干预的探索,建立了肠道菌群异常致病新学说和临床治疗关键技术体系。


如何推广应用这些成果,并研发出活菌药物,给多种慢性病患者带来福音?一个由科学家和临床医生组建的肠道微生态与慢性疾病研究团队,正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临床医学科创园区开展科技攻关。这个园区由同济十院出资建设,是上海首个公立医院建设的科研、临床成果转化平台。去年7月开园以来,园区已吸引11个研究团队和7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推动科学家、临床医生和产业界紧密合作,利用三甲医院的临床资源优势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科创园区的主要功能是成果转化,让医生在临床中发现的新技术、新方案转化为产品,造福更多患者。”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院长秦环龙教授说。


探索之路:医院与企业深度合作


同济十院的这条探索之路始于2017年。当时,院方意识到公立医院面临着经费不足问题,将对医院的临床科研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实现“自我造血”?同济十院管理层反复讨论和论证后,提出了“建立科创园区”这一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新模式,引导医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投身发明创造,把临床上迸发的创新灵感转化为医疗产品。


参照同济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同济十院规定:将医生职务发明收益的80%用于个人或团队奖励,其余20%归单位所有。为了给医生获取合法收益设立一道“防火墙”,也为了消除公立医院与企业的合作障碍,同济十院将一家三产公司转制成上海实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由这家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等业务的企业运营科创园区、与企业签约合作。同济十院医生今后持股创办企业时,这类企业将成为实苑科技服务公司的子公司。就这样,在没有突破现行规定的情况下,这家三甲医院获得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界深度合作的平台。


2019年3月,上海“科改25条”出台。这份文件将医疗卫生机构纳入科研体制改革范围,要求进一步扩大医疗卫生机构在科研活动中的成果处置、薪酬分配、建设项目审批等自主权。“‘科改25给我们带来了很大鼓舞,申康去年启动的临床研究项目也给我们很大支持,秦环龙感慨道,看来我们这条改革之路可以继续走下去。


去年7月,同济十院与上海医药集团合作建设的肿瘤细胞治疗中心在医院9号楼揭牌,成为上海首个建在医院里的药企与医院合作机构,让细胞制备与临床研究融为一体。如今,双方共建的GMP细胞制备室、质控实验室和病毒质粒制备室已在9号楼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开展淋巴瘤、肝癌、肺癌等肿瘤的细胞治疗临床研究。



也是在去年7月,位于云欣路的同济十院临床医学科创园区建成开园。园区占地2.7万平方米,有4幢大楼。1号和2号楼供11个科学家和临床医生研究团队使用;3号楼是同济十院中心实验室,拥有动物实验中心、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和基础实验平台,对外提供公共服务;4号楼用于院企合作,通过遴选的生物医药企业可入驻这幢大楼,与同济十院深度合作。


转化医学:院企共建中华菌群库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疾病研究团队是11个研究团队之一,正在科创园区和同济十院本部开展肠道菌群移植治疗、菌群扩大化生产、活菌药物研发等工作。“肠道微生态与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帕金森病、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肿瘤免疫和代谢综合征等肠道外疾病有重要关联,”同济十院结直肠病专科(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主任李宁教授说,“研究这些疾病与肠道菌群的本质联系,并实施菌群移植手术,已成为多种疾病临床治疗的颠覆性策略。”近年来,同济十院用这种技术治疗病例6000余例,移植73000多次,长期随访有效率达67%。


在结直肠病专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看到了菌群库和不少住院病人。医生田宏亮打开菌群库,只见里面有一支支棕色的菌液和一盒盒胶囊,菌液通过鼻肠管注入病人肠道,装有活菌冻干粉的胶囊则供病人口服。



在临床医学科创园区的4号楼,同济十院与上海医药集团、华大基因联合打造的“中华标准菌群库”研发与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一期基地预计本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个1000平方米的基地,集供体筛选与管理、标准粪菌库和菌群库、标准化菌液和胶囊制备、功能菌筛选与开发、宏基因与宏代谢检验检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三方还联合组建了80余人团队,开展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治疗与随访的转化医学探索。


据介绍,人体肠道内有约1600种菌群,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三甲医院与大企业的强强联合,有望找到一批适用于中国各地临床治疗的菌株,进而研制出新的活菌药物。


“有了科创园区,我院就能更好地推进‘中华标准菌群库这类与企业合作的项目,把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为造福更多患者的创新产品。同济十院副院长徐辉雄教授说,建设科创园区还能提升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引导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捕捉创新灵感、提出创新需求,在此基础上与科学家和企业进行合作。


徐辉雄认为,让医生投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也会遇到一些制度障碍。比如医生创业后,可否将入股企业的产品用于本院临床?这类问题有待相关部门研究。(记者 俞陶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