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行了首次面向公众的压力测试,3000名观众入场,成为7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前就“尝鲜”的幸运儿。馆方工作人员透露,昨天通过微信公众号“上海天文馆”和官网预约购票的公众多达18万人,仅3000人“抢票”成功,“可能比上海牌照还紧俏”。
“蛮震撼的!”“看大不懂,但有看头!”多位市民结束参观后,给出了积极评价。这座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为何如此吸引市民?记者采访了上海天文馆工作人员,了解到一些幕后故事。
天象厅和太阳影像问世背后
走进第一个展区“家园”,最引人注目的是直径达18米的地球模型,它日夜交织、徐徐转动,很多观众在此留影打卡。这个模型的内部是光学天象厅,观众入场后都躺在懒人沙发上,卧看光学天象仪投射出的璀璨星空,聆听如何辨识星座的科普讲解。
“这个展项设计,我们反复讨论,几易其稿。”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天文馆工程建设总指挥忻歌说。天象厅是全球各大天文馆的标配,但把天象厅的外部设计成地球形貌,演绎45亿年来陆地和海洋的变迁,这是上海天文馆的原创。讨论方案时,也有专家提出异议:“走进地球内部看星星,在逻辑上讲不太通。”然而经过多次讨论,专家团队还是从展示效果出发,确定了这个方案。
要在工程上实现这个方案,绝非易事。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工程总监韩煜介绍,天象厅的内径是17米,地球模型的外径是18米,这1米之差就是隔层距离。通过精心设计,隔层里放置了光学、音响、隔音等设备,让模型内外呈现出不同的光景。
为展示日、地、月关系,地球模型的旁边是月球模型和太阳影像。“我们的最初方案是把太阳也做成球体模型。”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展示策划主管陈颖透露,后来考虑到日、地、月都以球体模型呈现,视觉上太单一,所以决定以平面形态展示太阳。最终方案是用6米times;6米LED大屏展现太阳影像。“LED是自发光设备,与太阳是自发光恒星相符。”陈颖解释说,“我们还在大屏旁边装了一个热风口,让观众不但有太阳的视觉体验,还有温度体验。”
珍稀陨石和陨石坑来自何方
“我的手机软件显示,2015年到2020年,我一共飞了70次,飞行距离12万公里以上。”上海天文馆藏品征集业务主管杜芝茂告诉记者。之所以成了“鸟人”,是因为他联系的藏品供应商大多在外地,为征集到高质量藏品,必须进行实地调研。
上海天文馆的陨石展品有70多块,整体品质达到国内顶级水平。2015年以来,藏品团队共征集陨石8个批次,其中不乏绝世珍品。比如东乌珠穆沁旗陨石,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一块目击中铁陨石,主要矿物包含橄榄石、辉石、长石、铁纹石和镍纹石,收藏价值非常高。“我们2015年就物色到它,但对方的报价非常高,”杜芝茂透露,“双方一直在谈,2019年我们才把它拿下,买了一半。”原来,上海天文馆的诚意打动了陨石收藏家,双方将东乌珠穆沁旗陨石的主体部分进行切割,其中较重的30.3千克成为了展品。
出人意料的是,这块中铁陨石的切面非常漂亮,有大颗粒金属结核状结构,局部可见角砾状橄榄石晶体。观众参观陨石展品时,可以留意欣赏。
曼桂陨石坑也很值得一看,从这个坑中回收的1.228千克曼桂陨石同时展出。上海天文馆天文研究中心主任林清介绍,2018年6月1日,云南西双版纳发生了一场陨石雨,数百块陨石散落在勐遮镇一带,其中最大的一块坠落在曼桂村一个茶园里,在地面形成了直径13厘米、深25厘米的陨石撞击洞。“回收陨石坑极其难得,因为很多陨石坑形成后不久就被破坏了,有些陨石坑很大,也无法回收。”林清说,“曼桂陨石坑保存完好、大小适中,回收后成为上海天文馆的珍贵展品,与曼桂陨石一起展出,向观众完整地讲述陨石故事。”
2018年8月,林清等上海科技馆工作人员前往西双版纳,与买下曼桂陨石的上海“陨石猎人”张勃一同拜访了曼桂村村民玉香怀一家,并向她家颁发了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科技馆共同签发的捐赠证书。正是玉香怀这位村民,发现了茶园里的曼桂陨石及其陨石坑。获得她家许可后,林清等人上山“挖坑”,挖出一个长宽高各50厘米的土方,陨石坑就在土方中。随后,他们将土方装入箱子,一路护送返沪,存入上海科技馆库房。
如今,这个陨石坑落户上海天文馆,向观众述说着2018年那场陨石雨的电光火石,以及上海科技馆团队赴云南“挖坑”的科普创举。
门票和电影票12日开售
上海天文馆7月18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7月19日(周一)正常开放。网络售票时间为提前7天预售,观众从7月12日00:30起可通过上海天文馆官网(www.sstm-sam.org.cn)或微信公众号“上海天文馆”购买7月18日起的参观票和电影票。成人参观票30元/人,球幕电影票40元/人,观众凭身份证或购票时录入的人脸信息检票入馆,免票人群、优惠票价、交通餐饮、展项预约等信息详见上海天文馆官网和微信。
上海天文馆开馆时间为每天9:30—16:00(15:00停止检票入馆),周一闭馆(国定假日除外)。馆方实行网络实名制预约购票,所有观众(含免费观众)均需提前进行网上预订。观众入馆前须进行安全检查,出示健康码,接受体温检测并全程正确佩戴口罩。上海天文馆暂定每日最大承载量6000人,瞬时最大承载量3000人。(记者 俞陶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