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
一种很轻盈的金属
却与很多“国之重器”紧密相连
他深耕新型镁合金材料研发领域30多年
成功让中国镁领跑世界
他说,
科研工作不能“下不着地”,
有用的才是最值得的!
让我们一同走进《院士之光》专栏第五期: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
走进丁文江位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办公室,书架上小玻璃瓶里储存的银灰色“小药片”非常吸引人的目光,上面标着“循环储氢镁合金”。他打趣地说,这里装的都是满满的“能量”:“一个镁原子可以带两个氢原子,就把这个氢可以储藏在这个固态里面,到一定的条件让它放出来。燃料电池,就是氢能源。”
功能性镁合金,是丁文江几十年来研究的核心。他说,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走入这一领域,是一次偶然:“那时候桑塔纳轿车引进,桑塔纳轿车有两个部件是镁的,这个是好材料啊,又那么轻,特性又那么丰富,就进入这个镁的领域。”
历经5、6年的跟踪研究后,丁文江意识到,有能力可以开始研究中国自己的镁合金了:“用中国的优势的资源,用稀土,把稀土跟镁进行结合。”
经过不断尝试探索,丁文江利用稀土和镁氧化物共电解的方法,让稀土和镁成功结合到一起,创制出国际最高水平的高强耐热重稀土镁合金。新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大幅增加,由此率先实现了镁合金从非承力结构件到主承力结构件应用的颠覆性跨越,比如可以用来制造直升机机匣和汽车发动机。
如今,中国镁合金材料已经在航空航天、国防工业领域大放异彩。丁文江举了个“高大上”的例子:“高超的飞行器,它速度很快,几十个马赫,越高速的飞行器,重量要减轻,然后越是高速的时候,表面在空气大气里面耐热性能要越好。服务于国家的一些重大的需求。”
这就是丁文江院士的风格,对于成果,他看重的,不仅是论文,更是实实在在的应用。他的团队现在有300多人,是世界镁合金研究最有影响力的团队之一,近10年来累计输出40多项技术,直接孵化出8家高新技术企业。
采访中,他反复提到,“有用是材料研究的灵魂”:“我们要做有效的科研,而不是泡沫的科研。我们这个团队,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都是紧紧地扣着这个需求和问题。所有的科研工作,只要聚焦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就是在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在做我们自己的努力。”
问到他最新的研究项目,果然又是能直接造福于人的:“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心脏支架装在里面就永远在里面。但是我们现在就是开创,心脏支架做成镁的,装进去以后,会慢慢地自动降解,直到消失。因为人体都是缺镁的,降解的同时还给人体再补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