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张江生物医药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能否续写“后传”

   2021-10-12 上观新闻
50
核心提示:如果说2021年是中国CAR-T疗法的商业化元年,那么这个起点在上海,在张江。 6月22日,复星凯特的益基利仑赛

d7e9d630467d49f0a2984e7e5d10d800.jpg

如果说2021年是中国CAR-T疗法的商业化元年,那么这个起点在上海,在张江。


6月22日,复星凯特的益基利仑赛注射液正式获得批准,这意味着中国迎来首款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9月1日,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正式获批,这是首款中国自主开发、获批为1类生物制品的CAR-T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目前全国仅有的两款CAR-T产品。


今年以来,张江新增获批4款1类新药,占全国的18.2%。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张江在研创新品种超过600个,进入临床Ⅱ、Ⅲ期产品超过60个,其中1类新药品种超过30个。


从张江生物医药发展的时间轴来看,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其爆发式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张江多年的“厚积”。当国内其他生物医药园区纷纷崛起,忍不住让人问一句:未来张江能否续写“后传”?


  【当初为何选择了张江】


一个圆圆的细胞,中间嵌合着一抹鲜亮的橙色,象征着改造后的基因片段。外包装看上去像是一份“礼物”,药明巨诺生产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用于治疗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成人患者的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这也是目前唯一同时获得“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优先审评和突破性治疗药物的已获批CAR-T产品。


b4dd83b2319b4931a089cbcea50f92c7.png


成立于2016年的药明巨诺,当初为何选择了张江?“这里与全球知名的生物医药聚集地有很多的共通点,对于创新药企业来说,有着很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安心在这里做研究。”药明巨诺政府事务部负责人、执行总监孙静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创新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资本、政策等关键要素。张江汇聚了最前沿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型人才、全国乃至国际资本的关注,以及在政策和监管上持续突破与创新,“这些都为创新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


为“创新生态”写下注脚的是这些数字:公共服务平台100余家,涵盖生物医药产业链各环节;一批基础性、前瞻性大科学装置,如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中,逾1/4的研发中心或总部在此落户;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张江生物医药企业融资事件97起,总募资金额超300亿,培育了再鼎医药、华领医药、君实生物、维亚生物、复宏汉霖生物、健能隆、天境生物等一批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企业;2020年,张江生命健康产业工业产值达到438亿元,占上海的30%。


厚积而薄发,用在张江生物医药这一轮增长上再贴切不过。


  【打造细胞产业的“鸿蒙系统”】


明年6月,16万平方米的产业承载新空间将在张江细胞产业园揭幕。当国内其他生物医药园区纷纷崛起,这一实体空间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这里有可能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新的制高点和增长点吗?


当下,细胞治疗技术已在生物制药、健康免疫、抗体制备、器官再造、重大疾病治疗等多个领域展开,以CAR-T和干细胞为代表的细胞产业正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以美国、欧洲、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布局细胞产业,我国的细胞药物研发先发优势明显,基本与世界同步。


“张江创建细胞产业园既符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世界趋势,亦是迭代发展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月明说。


尽管尚在建设中,投入运行的只有12万平方米,但张江细胞产业园已经拿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2021年4月,细胞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多达15项,占比全国超过1/4。


9503f0dcb1964628838efda5f05cc35c.jpg


眼下,张江已汇聚细胞产业上下游企业超过70家,基本覆盖研发、存储、临床到医疗应用四大环节,全细胞产业链初具雏形。


2019年6月才获批成立的张江细胞产业园,从一开始,就立志打造细胞产业的“鸿蒙系统”,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细胞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与技术策源地。


这一次,张江又下了一步“先手棋”。


  【另一条思路:“张江研发+上海制造”】


张江,曾经差一点与“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失之交臂。


复星凯特前首席执行官王立群曾在去年初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的一次采访中透露,“2018年底,确实有过离开张江的念头,当时想要建一个CAR-T产业化生产基地,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


类似的“空间”需求,其实很普遍,也是诸多“张江研发”无法产业化落地的真实写照。


此外,不少初创企业看中张江的“生态环境”,但在孵化基地两年期满后,因找不到合适的空间继续研发而外迁。土地空间,一直是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隐痛”。


2019年4月2日,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地图重磅发布,新增4个产业基地。复星凯特选择了留下,成为首批落户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的企业。


规划总面积3.1平方公里的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承接的正是张江科学城高端创新药的产业化。“到2025年,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力争实现产业规模300亿元,基本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药产业基地。”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常务副总经理姚春军说。


8db0bec1c58340478991261f003dda5f.jpg


除了在张江最大限度集约产业用地,是否还有其他思路?


为留住更多的“复星凯特”,上海其实早在去年就已开始推动“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已有58个张江研发的项目产业化落地,总投资额近500亿元,其中在本市其他区域实现成果转化的项目就有37个,占比64%。


9月26日举行的“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新闻通气会透露,未来将构建1+5+X的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1”即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5”即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东方美谷、金海岸现代绿色制药承载区、北上海生物医药园和南虹桥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X”包括G60生物医药基地、青浦生命科技园、普陀环同济医学院生命健康产业总部基地等。


从张江“奔流”出去,全上海来承接。张江,这“一汪活水”将带来“一池清新”。


所谓“后传”也是接续当下之作,明日传奇也需今天铸就。让“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这只是看得见的目标。打造一个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才是张江和上海的雄心所在。( 作者:黄海华)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