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月初闭幕的珠海航展上,航空工业上电所的全新民机品牌龍智航电(CAVIONICS)系列产品、智慧机场系统、无人机反制车等展品备受瞩目,再一次向外界展示上电所在军民机航电、民用系统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也许有人会问了,上电所是干啥的?
上电所的全称为“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主要承担飞机“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研制的重点科研单位,专攻航空电子综合技术研究、军民机航空电子、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及产品的研制,是国内军民机座舱显示控制系统领域的“排头兵”,我们所熟知的歼20、C919等国之重器的座舱显控系统,均出自上电所。
正如上电所人引以为傲的,在上电所的历史发展中,座舱系统研制犹如一颗闪亮的“明珠”,一代代上电所人在“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使命指引下,在航空电子座舱显示控制系统研制领域持续深耕,用一项项突破有力推动了我国国防武器装备的跨越发展。
不忘历史,继往开来。
上电所所长王金岩表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使命在肩,全体上电所人将以顽强的斗志聚集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磅礴力量,努力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坚强支撑,为打造“世界一流”航空工业和“世界一流”机载提供强大助力,为推动上电所向着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空电子综合技术与产品系统供应商的战略目标阔步迈进、不懈奋斗。
从一条弄堂起步
走进位于上海闵行区紫月路432号的上电所紫竹新区,偌大的厂区静悄悄。
谁能想到,就是在这里,一台台军民机座舱设备被生产制造出来,指引着飞行员翱翔蓝天。
又有谁能想到,如今名声在外的上电所起步于上海的小弄堂。
那是1957年夏天,在泰兴路上的一条小弄堂里,上电所“呱呱坠地”。
作为上海地区最早从事无线电电子技术应用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之一,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台袖珍式晶体管收音机、第一批国产印制电路板和上海市第一锗晶体二极管和三极管。1969年,上电所积极响应聂荣臻元帅提出的“加强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号召,以振兴中国航空工业为使命,大踏步迈入机载电子设备的研制道路,从此踏上了航空报国的征程。
一个多甲子的光阴里,伴随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波折、崛起和跨越,一代代上电所人始终秉承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红色基因,励精图治,攻坚克难,用不懈的拼搏践行蓝天使命,用一项项跨越发展的成就书写蓝天承诺。
在老一辈上电所人的心中,以“873航空电子综合系统演示验证”和“973综合式航电系统预研”为代表的项目,似乎已久远,却历久弥新。
20世纪70年代,随着军方对战斗机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西方国家提出了数字式航空电子信息系统计划,开始为航空电子注入“综合”的概念。
航空电子系统综合化概念是什么?路该怎么走?在当时几乎是一项完全从零开始的任务。
面对一片空白的国内研制基础,上电所认真消化吸收国外资料,于1981年提出了航空电子综合系统预先研究方案。
1987年,“873”项目正式立项。1990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航空电子综合系统顺利完成地面样机和综合试验。1993年,试飞样机跨入系统空中试飞进程。至1994年,试飞样机显示器数据与飞行仪表指示器数据完全一致,指示信息安全可靠。
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航空航天部的支持下,上电所承担了歼10飞机显示控制子系统和数据传输设备的研制任务。
没有样机,上电所人就自己从头设计;缺乏工程研制经验,就边摸索边学习。面对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上电所人迎难而上,顽强攻坚,圆满完成了歼10飞机座舱显控系统研制任务。
历经“873”项目和型号工程的淬炼,上电所突破了系统设计、计算机处理、图形图像、视频处理、数据传输、集成验证等一系列座舱显控系统基本和关键技术,自主掌握了我国三代机座舱显控技术和能力,并全面应用到我国第三代飞机,推动了座舱显示控制系统的跨越发展。
十多年前,当歼20飞机作为国之重器被提上研制日程的时候,上电所的工程师又被赋予了跨越时代的使命。
2011年,随着歼20验证机首飞成功,与四代机作战需求相匹配的新一代机载座舱系统产品和机载设备也全面进入紧张的研制阶段。
相比于第三代战机,歼20飞机座舱显示系统综合化程度更高、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功能性能指标实现指数级增长,系统架构几乎进行了颠覆性创新,许多国内航空领域从未应用过的新技术将在四代机上首次应用。面对这一史无前例的项目,上电所人看到的是一片待开垦的创新土壤。
“新一代飞机能否体现先进,必须要有颠覆性的设计架构”,这一句响亮的指示重重地敲打在上电所研制人员的心头。
这一次,必须从头再来。团队不断总结原先方案的弊端,潜心研究国际先进技术,形成了以显示管理处理机作为核心的系统构架,而很多原先碰到的问题由此迎刃而解。
为了一个时代的跨越,上电所人仍在研制国产先进战机的征途中不懈耕耘。他们日复一日,攻坚克难,经历着复杂艰苦的岁月,更创造着刻骨铭心的传奇。当一次次试飞成功,当一架架战机翱翔,这份精彩就是对上电所人因使命而担当、因热爱而成就的最美赞扬。
助国产民机智慧翱翔
振兴中国民机制造业,建设航空强国,承载着几代中国航空人的梦想。而这份梦想,上电所人也从未缺席。
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在这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凝聚了无数航空人的智慧和心血,而作为国内首次承担大型干线客机机载A级系统研发任务的上电所而言,更为此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关于军机和民机,所长王金岩形象地说:“如果说军机项目是‘全运会’,是来自全国的单位参与研制和竞争;那民机项目就是‘奥运会’,需要与世界先进水平同台竞技。不参与‘奥运会’,你永远不知道世界一流水平是怎么样的。”
上电所在C919大型客机项目中承担驾驶舱显示系统和A664网络交换机研制任务。航电系统被业界称为飞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而显示系统和网络交换机分别是航电系统的关键分系统和部件。这是由上电所独立研制的系统包,是上电所迄今为止承接的复杂性最高、难度最大、挑战性最强的民机研制任务,也是国内唯一独立承担研制安全保障等级为A级的航电分系统。
A级也是整个适航标准中最为严苛的等级,故障概率要低至10的负九次方。简单地说,也就是从上海到北京往返一趟,2000年才有可能发生一次风险。仅从代码来说,航电分系统的软件代码就达到了300万行,占到全机代码量的40%,难度可想而知。经过广泛的咨询、论证、评估、测试和迭代,上电所人用永不放弃长期攻关长期奋斗的精神成功突破了大型飞机复杂高安全性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锳出了一条自我成长的拓荒路。
民机航电项目研制的困难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还体现在研发过程与组织、项目管理、适航取证等方面。面对近乎空白的民机研发基础和知之甚少的国外适航体系,上电所项目团队前行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艰难。
“那时候,国内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技术,我们请来国外咨询公司的专家给我们讲课,但是很抽象,还有各种专业术语、外语缩写、语言上的障碍……”团队日夜埋头于民机适航标准资料中,比照着国外的标准一句一句研读,不断消化吸收,在学习中创新。那时与国外的技术团队联合工作,每周需要开两次电视电话会议,美国是白天九点钟,他们是晚上九点钟,然而没有人喊苦喊累,经过不断努力、不懈攻关,终于在学习合作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适航研制体系。
而在另一国之重器——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项目中,上电所同样勇挑重担。
AG600飞机作为国家应急救援的重大补充,飞机的动力布局与传统飞机有很大不同,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大型水上飞机,从研制和先进性来说世界领先。自2012年以来,上电所作为AG600飞机主航行系统集成商,有力支撑和保障了AG600飞机实现陆上、水上和海上首飞。为提高飞机的航电综合化水平和技术先进性,2018年,上电所联合主机进行充分评估,决定对飞机航空电子系统进行升级。面对紧张的时间节点、繁重的研发任务,项目团队不畏艰难,毫不懈怠,始终坚持正向设计过程,认真参考国内外机型设计经验,按照适航标准,贯彻国际民用飞机与系统研制指南过程,参照国际标准不断优化改进航电系统设计,逐个攻破技术难关,顺利完成了AG600飞机03架机航电系统研制任务。改进后的飞机航电系统架构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综合模块化航电系统架构,具备可扩展、可更换、可升级等诸多优点。值得一提的是,上电所用3年时间将自主研制开发的飞行管理系统应用到AG600飞机中,成功开创了飞行管理系统在国内型号项目中应用的先河。
目前,上电所已从单一功能产品供应商发展成为民机航电系统集成商和航电核心产品供应商,研制的显示系统、主航行系统、飞行管理系统、综合监视系统等已成功应用于国内民用客机、通航飞机、民用直升机等多种机型上,全力保障了以C919、AG600等为代表的多个民机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
民机研制道路上,上电所人用坚守拥抱每一次挫折、每一个挑战,秉承让飞行智能、简单、可靠,让天空智慧、安全、高效的愿景,在国产民机的产业腾飞中坚定前行。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奋进中的上电所人,还将目光延伸至非航空领域。
按照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三同”“三高”原则,上电所充分发挥航空技术优势,以市场为牵引、以技术为后盾、以产业化为目标,促进非航空民品从“有什么干什么”向应用航空高科技有计划有重点开发的跨越。
譬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布局,航海电子业务逐步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从参研国内首座差分北斗导航站到在高海拔、高寒地区建成规模最大的AIS基站、船台工程;从“三合一接收系统”完成研制并试装舰艇,实现AIS技术民参军,到建设“雪龙号”南极科考船北斗AIS设备、新疆博斯腾湖海事监控系统,上电所旗下埃威公司海事领域“国家队”的地位持续稳固,航海电子市场影响力逐步增强。
再比如,低空空域管理、机载综合监视等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从浙江德清智慧通航公共服务平台到张家口冬奥运安保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国内首次通过民航官方认证,从首次实现跨域飞行服务组网应用到低空空域管理服务系统斩获工博会创新金奖,上电所空管与低空运营产业拓展取得长足进步。
回首上电所与祖国航空事业共奋进的征程,如一幕幕波澜壮阔的画卷,一路布满了荆棘与挑战,满载着希望和荣耀。
在党委书记王志松看来,上电所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根本上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自2019年起,上电所党委通过创新开展“三带三创”主题活动,即党委带支部创先、支部带党员创优、党员带群众创效,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发展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有效促进了党建业务同向聚合、深度融合,为践行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使命提供了坚实保障。
譬如,党委带支部创先方面,针对基层党支部在工作有效性上考虑不深、效果导向不明显、部分特色动作形神未完全统一、工作成效未达预期等问题,每年年初,所党委班子成员指导基层联系点党支部紧密结合年度科研生产、改革攻坚重点任务制定业务工作KPI和党建工作KPI,围绕“双目标”驱动,指导支部制定“能力提升工作计划”,对任务进行逐层分解,梳理工作清单,明确责任任务;在计划落实方面,每月召开政工例会、党支部书记例会进行工作部署和总结,每季度进行支部党建工作督导和检查,帮助支部工作更明确、有方向。
支部带党员创优方面,上电所党委始终把加强党员教育作为支部带党员创优的首要任务,按照学深悟透做实的要求分层分类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引导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常态化开展党委委员、支部书记、普通党员三个层面讲党课,覆盖所内所外,线上线下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不断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
党员带群众创效方面,上电所各党支部建立了多个党员“1带N”小组,通过邀请优秀党员组织知识分享小组、技术创新头脑风暴小组、技术攻坚小组等,对群众带思想、带学习、带创新、带技能、带作风,带动群众立足岗位,为项目发展献计献策。
今年是新中国航空事业创建70周年。70年的峥嵘岁月里,一代又一代航空人传承航空报国精神,赓续航空强国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和国脊梁的责任和担当。在上级党组织坚强领导下,上电所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全面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既定各项目标。今年上半年任务指标、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去年同期水平,为实现“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保障。
未来,上电所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双促,以党建工作发展的新成效引领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不懈奋斗。(作者:刘锟 )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