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叶叔华院士纪录片《星河一叶》独家首发!看她如何打破三层“天花板”

   2021-11-26 上海科技
39
核心提示:由上海市科技两委会同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上影集团东影传媒有限公司等单位拍摄制作的纪录电影《星河一叶》,

微信图片_20211126094811.jpg


由上海市科技两委会同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上影集团东影传媒有限公司等单位拍摄制作的纪录电影《星河一叶》,可以在线上免费观看啦!影片由叶叔华院士倾情出演,亲身讲述她与天文的70载情缘。

你认识叶叔华院士么?她是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一位元气满满的“95后”!在工作推动困难时,她也会和我们一样就地“躺平”;可爱的是,她又会“灵魂拷问”自己,然后第二天满血复活继续干。


在今年11月初于上海举行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上,这位95岁的老奶奶以一席流利的英文演讲,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以行动争取男女平等。随后,这条视频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引发众人的赞叹和热议。

什么是“玻璃天花板”?是指平常虽然看不见,但在个人发展中能感受到、客观存在的障碍。能不能冲破它,关键还在于个人。

叶叔华自己就是这么做的,对科学的热情和斗志,个人的坚韧和不认输,让她一次次突破了自己头上的玻璃天花板。

这些故事,在影片《星河一叶》中都能看到。从她讲述的字里行间,我们也能更深入地发现她可爱的“闪光之处”。


  求职:打破性别偏见

叶叔华夫妇都毕业于中山大学天文学系。1951年,两人双双辞去香港稳定的教师工作,回来投入祖国的建设。那个年代工作很难找,丈夫程极泰经人介绍进复旦大学任教,叶叔华却被迎面浇了一盆冷水。

这个一心热爱天文的小姑娘,当时想进紫金山天文台工作,第一次去应聘却因性别被拒绝了,因为在此之前,天文台还没有女性研究员,他们要“招个男的”。


不甘心的她没有放弃,再次毛遂自荐,给当时的天文台台长写了封长信。她在信中言辞恳切地列出了自己应该进天文台的多个理由。


叶叔华的信最终打动了台长,在苦等四个月后,她如愿进入紫金山天文台下属的徐家汇观象台(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前身),成为了天文台里的第一位女性研究员。


  “追星”之路:打破技术权威

1973年,叶叔华大胆提出发展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该技术和激光测距的精确度比传统观测仪器提高了几十倍。

她想,中国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如果搞成了,中国在世界天文界就能有一席之地了!但要想开展这项技术,首先要建设25米射电望远镜。而当时这项技术,不止国内,连国际上都持怀疑态度。


连叶叔华本人都说:“自己想想都害怕。”


为了拿到25米的天线,叶叔华去了北京,却屡屡碰壁。在被处长明确拒绝后,她一声不吭地站在办公桌前,僵持了十五分钟。


“难缠”的叶叔华凭着这份不服输的胆量,见到了副部长,几经辗转,终于拿到了那根至关重要的天线。

年过花甲“再创业”:打破国际话语权

1991年,叶叔华与地学界各部门合作,拿到了一个研究地壳运动的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那年,她64岁,不但没想着退休,反而为这个新启动的 “攀登计划”殚精竭虑,坦然面对众多质疑。


叶叔华以理服人:我们跟欧洲、美国相比,有很复杂的地形,这些应该由我们自己来研究,而不应该把研究的权利让给别人。

在此基础上,1994年,叶叔华提出了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APSG计划)。次年,4年一次的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21届大会在美国召开,叶叔华赴美提交APSG计划,外国专家纷纷提出质疑:你们中国人能够挑头办这件事吗?


最终,她争取到了各国对中国APSG计划的支持。这是我国天文界在国际上,第一次争取到一项由我们倡议、主办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


正如《星河一叶》首映式上,叶先生亲自到场对观众说的:我,叶叔华,并没有这么“好”。不过我承认一点:我想做一件事情,是会奋不顾身的。

更多叶院士的“闪光”小故事,一起来看影片吧!

 

观影方式:在“上海科技”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星河一叶”,秒速为你奉上观看链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