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普领域如何培养高端人才?上海科技馆在开馆20周年提出建言

   2021-12-14 上观新闻
30
核心提示:上海科技馆即将迎来开馆20周年,作为20周年主题活动之一,上海科技馆首届双语讲解大赛决赛近日举行,15位讲

bacbfb023b894ad8b8b8e7a810b284fd.jpg

上海科技馆即将迎来开馆20周年,作为20周年主题活动之一,上海科技馆首届双语讲解大赛决赛近日举行,15位讲解员用生动的演讲、流利的英文展现了青年科普人才的风采。赛后接受采访时,上海科技馆负责人表示,像科研领域一样,科普领域也应该培养高端人才,推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馆方建议改革科普人才的职称评审标准,激励更多青年人投身科普事业。


  举办大赛提升科技馆软实力


今年7月入职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的王晓菲,是众多青年科普工作者的一员。本科学医的她从小是个天文迷,2017年还专程去美国观测日全食,并做了网络直播。当得知上海天文馆的招聘消息后,她放弃医学专业,应聘进入了这座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在展教中心当科学老师。


在以“致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上海科技馆双语讲解大赛决赛上,王晓菲用纯正的美式英文讲解了土星环,介绍了伽利略400多年前发现土星环以来,科学家对它的主要研究结论。在中文随机主题讲解环节,她抽到“南海科研”主题后,讲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82岁高龄3次乘坐“深海勇士”号深潜器潜入南海科考的故事。“汪品先院士说,年轻人做‘博士后’,他做‘院士后’,年逾八旬也要只争朝夕,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动人的故事和话语,感染了大赛观众。


752ca707b99e4e94ad468a895d9363fe.jpg


谈及举办首届双语讲解大赛的初衷,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莲华表示,在提升城市软实力过程中,上海科技馆要着重打造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科普场馆竞争力,上海有众多外籍人士,培养讲解员用英文、日文、俄文等外文为外籍观众讲解科学知识、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上海科技馆软实力的一项举措。“通过举办双语大赛,我们给馆里的年轻人压担子,让他们更快成长为优秀的科普人才。”


ac3b1831e64e4ed5ab5da018bad2147d.jpg


  让科普职称评审标准更精准


职称评定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方面,如何设置适合科普人才的职称晋升通道,是近年来国内科普界关注的一个问题。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宋娴研究员介绍,2019年,北京评出了首批科学传播高级职称,75名科普工作者获得研究馆员(正高级)或副研究馆员(副高级)证书,其中包括果壳网创始人嵇晓华等民营企业的科普工作者。据悉,北京市人社局与市科协联合设立了科学传播专业高级评审委员会,这个专业设在图书资料职称系列下。


与北京不同,上海的科普工作者评职称可以走三条通道——自然科学研究系列、文博系列和工程系列。在王莲华看来,上海可根据中央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要求,改革科普人才职称评审标准,使其更精准、更贴近科普人才的实际工作。


宋娴认为,科普工作的实践性很强,职称评审标准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只看论文和课题,更要看申报人员的科普作品和科普项目,包括文章、图书、音视频节目以及他们策划并深度参与的展览、教育活动等,客观评价科普作品和科普项目的质量和社会效益。更好开展科普人才职称评审工作,有助于催生更多优秀的科普成果,为社会厚植科技创新的土壤。


a72ad7494a404f5b9d19e145c26f87af.jpg


  科普领军人才数量有待增加


人才计划的科普缺位问题,也值得关注。如今,无论是国家还是上海市的人才计划,由于评价体系不适配,入选计划的科普领域领军人才几乎没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能否在人才评价方面,体现出科学普及人才的专业性?”王莲华说。他建议在一些人才计划的评选中,破除“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并制定适用于科普人才的评价指标,让越来越多的科普领军人才涌现出来。


据了解,目前我国专职科普工作者数量不足,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兼职人员队伍不稳定,缺乏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王莲华认为,要让我国“科普之翼”更加靓丽,必须加强高端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六个一批”科普人才,即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场馆专门人才、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创作与设计人才、一批高水平的科普研究人才、一批高水平的科普传媒人才、一批高水平的科普产业经营人才和一批高水平的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人才。改革科普专业职称评审指标、增加人才计划中的科普领军人才数量,有助于培养“六个一批”人才,推动我国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作者:俞陶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