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首届百名张江杰出“双创”人才揭晓:“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让他们与张江“双向奔赴”

   2021-12-30 文汇报
34
核心提示:首届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杰出创新创业人才评选表彰今天揭晓,100名在张江这片科创热土上做出卓越贡献的

首届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杰出创新创业人才评选表彰今天揭晓,100名在张江这片科创热土上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入选。他们中,既有战略科学家,又有领军企业家,更有增强国际竞争力潜质的科技青年才俊,高层次是其显著特征。


“重奖”人才的背后,是创新人才与张江之间的“双向奔赴”:作为上海引进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断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持续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正在形成“引得来人,留得住人,用得好人”的引才聚才“强磁场”,“张江因人才更精彩,人才因张江更出彩”的故事不断上演。



“塔尖”更尖、“塔身”更强、“塔基”更厚


作为最早一批到张江“拓荒”的创业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带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于20年前搬迁到张江。伴随张江的成长,药物所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我们既是张江建设发展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如今,作为中国和世界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张江人才高地已呈现出高端人才多、外籍人才多、青年人才多、三大先导产业人才多的特点,“是人才发展托起了张江。”


此次获奖的百名杰出人才,恰如其分地勾勒出了“张江特色”的人才生态:50%拥有博士学位,高管占比逾80%,40岁以下青年人才超过1/3;不仅有来自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端产业领域的“硬核人才”,还包括10名致力于提升科创“软实力”的科技服务人才。


目前,张江已构建起稳固的“人才金字塔”:“塔尖”更尖,顶尖科学家汇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上海共有185位两院院士,在张江工作的占据相当比重;“塔身”更强,上海连续八年蝉联“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张江示范区吸引超过5.5万名海外人才,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26万余份;“塔基”更厚,张江示范区238万从业人员中,40岁以下人才占比80%,越来越多青年科技人才走上科创前台、挑起大梁。


本次获奖的森亿智能创始人张少典,五年前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28岁的他和几位年轻人来到张江,想要创办一家“人工智能+医疗”的科创公司。“当时,只有张江给我提供了月租仅1000多元的办公场地;也只有在张江,我可以同时招到人工智能和医学背景的人才。”张少典说,离开张江的人才“沃土”,没有张江的创新创业环境,公司很难在5年内从零起步发展到如今拥有150余家三甲医院客户。


在这里“摇一摇”,人才更容易成长


在张江科学城,以上海光源为中心,一个世界级光子科学大装置集群正在这里成形。在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施尔畏看来,这里更是一个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的强大平台。


“张江的大科学装置不同于一些供单一学科使用的大装置,而是可以让众多学科、小型科研团队共同使用的科研创新平台。”施尔畏说,这使得张江科学城成为一个“人才的摇篮”,“在这里摇一摇,人才更容易成长”。他曾亲眼目睹不止一名青年科研人员,在上海光源历练了几年之后,不仅学术能力提升,还具备了组织管理能力。



此次获奖的百名杰出人才中,具有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战略科技人才有14名,其中不少人就是通过“人才的摇篮”成长起来的。从美国布鲁海文实验室回到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冷用斌来到上海光源,将自己的人生热情投注到在束流监测技术上,如今他已带领团队走到该领域的前沿。


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尧水介绍,着眼世界科技前沿,张江正通过建设重量级实验室、大科学设施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不断集聚科技领军企业、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持续打科技创新的世界级高端平台,大力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形成引才聚才的“强磁场”,打造张江对人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在政策红利中感受“上海温度”


秉持“全方位、人性化、高效率”服务理念,上海科创办坚持把“零距离”服务送到人才身边,切实为人才办实事、办好事。这是张江服务人才的理念。


2014年入职上海科技大学,2020年8月开始创业,陈佳发现张江的创业环境非常好,“全球也许只有美国波士顿有这样的环境”。短短一年多,他和同事联合创立的正序(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虽然只有十几人,但已完成两轮融资,融资额高达3亿元。


作为国内碱基编辑科技的先驱企业,正序生物没有现成技术、工艺可循,在一切需要摸索的“开荒”岁月里,陈佳得到了来自张江方方面面的支持:公司就在学校旁边,方便研发;中试所需的3000平方米车间必须符合GMP要求,也在很短时间内基本确定;公司亟需一名富有新药开发经验的CEO,得益于张江优渥的人才环境,也已找到合适人选加盟......


“其实,每个支撑成功创业的决定要真正落地并不容易,但在张江,它们都变成了现实。”这次,陈佳入选百人杰出人才,他对在张江实现“中国创造”充满信心。



对于张江创新创业政策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从事“双创”服务的人才。创立于2010年的莘泽孵化器于2015年成为国内“科技孵化器第一股”。莘泽孵化器董事长曲奕坦言,张江真正的优势在于创新创业的氛围,“这个熊熊燃烧了二三十年的创新熔炉,从业者高度集聚,这使得张江具有难以替代的综合优势”。去年,一位清华大学教授将自己的项目落在莘泽创业,看中的就是它“后顾无忧式”的创业服务。未来五年,莘泽打算找到100位科学家前来张江创业。(记者 许琦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