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央广网-安徽频道】合肥力量,助力2021中国科技取得重大突破

   2021-12-21 央广网-安徽频道
52
核心提示:12月11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安徽省2021年度

12月11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安徽省2021年度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8,与2020年持平,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在2002年至2021年这19年间,安徽排名稳步上升,也是华东地区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省份。

《报告》提出,未来,安徽应发挥大科学装置、大院大所等科技资源优势,加快“卡脖子”技术的研发和攻关,同时应发挥和利用好区位优势,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

2021年,中国科技界屡创新高、收获满仓。安徽作为区域创新能力突出的省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科教大省”,到2013年全国第二个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最终成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关键是安徽创新的“干货”更多了,创新的“里子”更厚实了,创新的“引擎”也更强劲了。

1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共48项)给予表扬的通报对外公开,“安徽合肥系统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就是其中一项。

自2017年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来,省城合肥坚持科技创新“四个面向”,全力以赴贯彻落实科学中心实施方案,重大项目、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不断突破,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全面启动建设。今年一年里,合肥的科技成果,在中国科技的重大突破里名列前茅,在世界区域创新集群、全球科研城市中的位次也再次跃升。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2月20日发布的2021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中,中国“人造太阳”创亿度百秒世界新纪录实现可重复1.2亿℃燃烧101秒,位列国内十大科技新闻之首。

地球万物生长所依赖的光和热,都源于太阳核聚变反应后释放的能量。而支撑这种聚变反应的燃料氘,在地球上的储量极其丰富,足够人类利用上百亿年。如果能够利用氘制造一个“人造太阳”来发电,人类则有望彻底实现能源自由。

今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宣布,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取得新突破,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创造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新的世界纪录,向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除此之外,安徽合肥今年交出的“成绩单”上还有不少亮眼成果。

“九章”“祖冲之”上新在两个物理体系实现量子优越性

研发具有实用价值的量子计算机,一直是量子计算领域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也是当下各国竞相角逐的焦点。过去一年,我国在量子计算机研发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进展。

5月7日,《科学》杂志发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研究成果,其成功研制出了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操纵的超导量子比特达到62个,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可编程的二维量子行走。该成果为在超导量子系统上实现量子优越性,以及后续研究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量子计算奠定了技术基础。

10月底,潘建伟团队进一步研制出了66比特的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2.0”,在随机线路采样任务上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所完成任务的难度较2019年谷歌“悬铃木”高出2—3个数量级。

与此同时,潘建伟团队升级版的“九章2.0”也极大提高了其量子优势,对于高斯玻色采样问题,1年前的“九章”一分钟可以完成的任务,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需要花费亿年时间;而“九章2.0”一分钟完成的任务,超级计算机花费的时间要再增加百亿倍。并且“九章2.0”还具有了部分可编程的能力。

“九章2.0”和“祖冲之2.0”的出现,使我国成为唯一在两个物理体系中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

光存储时间达1小时向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

光已成为现代信息传输的基本载体。光的存储在量子通信领域尤其重要,通过将光子储存在超长寿命的量子存储器即量子U盘中,实现通过直接运输量子U盘的方式来传输量子信息。而考虑到飞机和高铁等交通工具的速度,量子U盘的光存储时间至少需达到小时量级。

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大幅刷新2013年德国团队所创造的光存储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实现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该成果于4月下旬发表于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2015年便自制光学拉曼外差探测核磁共振谱仪,依托该仪器,其精确刻画了掺铕硅酸钇晶体光学跃迁的完整哈密顿量,并在理论上预测了一阶塞曼效应为零(ZEFOZ)磁场下的能级结构。

证明凯勒几何核心猜想解开数学界60多年“悬案”

凯勒流形上常标量曲率度量的存在性,是过去60多年来几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关于其存在性,有三个著名猜想——稳定性猜想、强制性猜想和测地稳定性猜想。经过近20年来众多著名数学家的工作,强制性猜想和测地稳定性猜想中的必要性已变得完全清晰,但其充分性的证明在此之前被认为遥不可及。

11月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物理中心创始主任陈秀雄教授与合作者程经睿在偏微分方程和复几何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结果,其解出了一个四阶完全非线性椭圆方程,成功证明强制性猜想和测地稳定性猜想这两个国际数学界60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解决了若干有关凯勒流形上常标量曲率度量和卡拉比极值度量的著名问题。两篇论文发表于国际著名刊物《美国数学会杂志》。(记者赵家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