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不断夯实创新基础,启动推进实施“六大科技行动”,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六大创新体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记者 章政:这里是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我们看到的这款产品就是由这里的科研人员自主研发设计的高性能金属减震器,它被运用在日前成功发射升空的遥感监测卫星资源二号星上,它能够吸收90%的外界震动干扰,为卫星成功发射、稳定地在轨运行,以及实现高精度探测提供有效助力。
这种减震器是由一种特殊的合金制成的,能够避免卫星发射过程中的强振动冲击和运行期间的微震动干扰。这是王先平带领他的团队经过近10年技术创新研发出来的。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 研究员 王先平:这个减震在微米量级的振幅下,可以实现高效减震,它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减震效率是非常高的,确保卫星载荷成像,为卫星在轨运行提供了非常稳定的力学环境。
2021年,安徽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国家实验室等“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和32家“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大科学装置数居全国前列并呈集群发展态势,国家级创新平台达210多家,省重点实验室171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2家,院士工作站72家。依托这些高规格重大创新平台,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中国科学院 院士 黄维:安徽在全国的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中,丝毫不输给兄弟省市,在大科学装置落地方面,建设成效显著,提升了安徽在全球科学技术前沿的核心竞争力,在若干领域实现了全球领跑的崭新格局。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安徽在做好原始创新“最先一公里”的同时,还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最后一公里”工作,一批先进技术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尤其是以量子科技为代表的重大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国仪量子就是典型代表,他们从中国科大转化的四项专利起步,不断推动量子精密测量新产品迭代开发和应用推广,目前已累计申请专利251件,产品已经交付到海内外数百家客户手中。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 总裁 贺羽:把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应用到了科学仪器行业,并且让它在细分行业、细分赛道站稳脚跟,(我们)发布了多款中国首台、世界首台的高端仪器产品,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说我们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是量子计算装备全球出货量最大的产品。
过去一年,安徽强化科技支撑和应用示范,通过创新省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机制和支持方式,累计支持项目1026个,同时综合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竞争赛马等方式,构建多元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机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为代表的十大新兴产业,通过创新取得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断增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增幅已连续5年保持11%以上增速。
安徽科技厅 厅长 罗平: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推进行动,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1000家,净增2500多家。引进一批项目和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来皖创新创业,为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2021年安徽加速创新型省份建设,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省科技创新取得新进步、新突破,2021年度安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8位,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2021年1月至11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同比增长23.4%、18%; 获授权发明专利21883件,同比增长19.8%,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较2020年增长28.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6件,较2020年净增4.2件。下好创新先手棋,安徽正全方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记者 章政 仲杰 高森 杨阳 王臻 宁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