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骆惠宁省长在2011年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2012-09-21 青海省科技厅
42
核心提示:同志们: 很高兴看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科技战线又涌现出了一批新的成果。科技在我省产业提升、生态

同志们:

    很高兴看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科技战线又涌现出了一批新的成果。科技在我省产业提升、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玉树重建、民生改善等方面不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去年以来,全省科技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重点科技项目投入大幅增长。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项目362项,总投资突破300亿元,是上年的8倍多。其中财政资金增长35%,有效带动了企业投入。科技投入的大幅增加,支撑了主要科技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二是取得了一批关键技术成果。通过实施重大专项,在固体钾开采、高镁锂比盐湖锂资源提取、高级铝箔铜箔、锂电池材料、湿法炼锌、超洁净化特钢冶炼、电解铝节能和沙棘白刺资源高值化利用等方面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在昆北地区石油天然气勘探、大规模太阳能并网、风光和水光互补电站建设、高寒冻土交通建设,以及高原现代农业、高原医学、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也取得新的重要科技成果。三是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生物产业圆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挂牌成立,西宁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逐步推进,青海大学三江源研究院和产业发展研究院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日渐增强。四是科技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建成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科技“一站式”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建立了一批面向县乡村和农户的服务平台。基层科技工作得到加强,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39项,近千名科技特派员以不同形式服务于广大农村牧区。五是激励创新的环境不断趋好。科技合作交流不断拓展,与科技部建立了省部会商机制,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犹他州建立了科技创新联盟。学科带头人选拔、人才小高地建设等管理办法修订完善。科普宣传力度加大,全社会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值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向重视、支持科技事业的各方面表示衷心的感谢!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最主要的体现。进一步做好我省科技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科技发展大势,更加明确我省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当前,全球进入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把科技创新作为走出困境、迎来复苏的重要战略选择。一些大国密集出台以科技创新振兴实体经济的举措,加大科技投入,以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和技术,力图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这表明,将科技创新资源向高端产业聚集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共同的发展战略。我国高新科技与新兴产业加速融合的态势日益凸显,云计算、新型显示器件、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基因库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启动实施,重点领域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球软交换、用户数据管理、环保产业等取得重要突破,有些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更需要关注的是,国家做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后,各地都在抢先发展、先行先试。一项针对全国新兴产业发展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产业,近80%的地区选择发展节能环保产业,50%以上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去年,全国风电发电量增长48.2%,太阳能发电量增长610%。特别是柴达木1000兆瓦光伏电站的建成及安全并网,标志着我省太阳能产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可以预期,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与之相对应的技术创新也将会获得重大突破。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要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主要路径”,坚持“科教兴青”和“人才强省”战略,深入贯彻好《青海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综合考虑我省发展条件和发展需要,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科技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作为重大方针,把应用性技术研发作为主攻方向,同时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基础科学研究,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科技创新之路,使科技创新进一步成为青海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牵引力。为此,要着力加强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今年,省级财政支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增长55%,达到2.5亿元以上次;国家科技补助专项经费也会继续增加。财政科研经费要向重大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倾斜。要改进项目前期费、贴息、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大力扶持一批高技术产业园、农牧业科技园和科技型企业健康发展,为加快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在提高财政科研经费用于企业创新投入比重的同时,通过创立风险投资基金、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保险服务、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等举措,促进企业与金融紧密对接,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并积极牵头实施科技攻关项目,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第二,进一步加强重点攻关。充分发挥科技“123”和“1020”工程的载体作用,在广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大力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加快壮大三个“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提高产业集群化程度,加快提升循环经济水平。着眼于发展高原生态农牧业,抓住特色制种、节本增效、设施农业、农畜产品加工生物资源开发、动植物疫病防治等重点领域,积极研发和推广普及新技术、新产品,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农牧业技术体系。着眼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新能源领域,重点加快光热发电技术、智能并网技术、大区域水光和风光气互补技术的攻关,探索大型光伏电站建设标准,为建成国家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基地提供技术支撑。要加快可燃冰勘探开发步伐。在新材料领域,大力推进不同技术线路锂资源分离的产业化,提高电子级晶硅、纳米硅性能和生产规模,加强高性能铝基铜基合金、镁基合金、钛合金以及其他新型复合材料开发的技术攻关,引领和支撑新材料产业集群快速形成。同时,整体推进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链延伸、高档数控机床研发、特色生物资源开发、节能减排工艺集成等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促进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着眼于增强服务业竞争力,突出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作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方面,加快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力争“十二五”期间成为服务业的重要增长点。

    第三,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重点创新三个方面的机制。一是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通过完善资金投入、绩效考核、利益分享等配套举措,形成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一体化研发平台,减少中间环节,缩短成果转化周期。积极支持高层次科研机构和知名高校来我省设立分支或共建平台。从今年以来起,省内大中型骨干企业至少要选定1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要突出产业链发展需要,引导企业创新平台由封闭自有向开放共享转变。二是奖励导向机制。奖项设置上,提高循环经济、新兴产业、节能减排、地质勘探、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科研项目比重。奖励范围上,不仅要奖励基础研究,还要加大对科技推广应用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要将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项目纳入奖励范围。奖励方式上,鼓励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设奖,形成多层面奖励格局。三是科技项目管理机制。改变科研项目主要由科技部门和相关部门推荐的方式,增加产学研联盟、行业协会、高新技术开发区等推荐渠道。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联合申报项目,推进一批企业急需睥研发项目立项。实行科技项目信用管理和目标责任管理,财政支持的研发项目,要严格时限,到期拿不出合格成果的,三年内不再对项目承担单位新安排财政支持资金。

    同志们,科技是一项崇高的事业,科技人才是科技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全省上下要倍加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保障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努力让科研人员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努力学习科技界杰出代表和优秀团队的先进事迹与成功经验,弘扬科学精神和优良传统,依托高原,敬业奉献,在科学挥动道路上勇攀高峰,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业绩,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