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在科学技术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会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10-09 青海省科技厅
34
核心提示:尊敬的强卫书记、骆惠宁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到科技部工作后,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青海。非常高兴与青海建
尊敬的强卫书记、骆惠宁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到科技部工作后,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青海。非常高兴与青海建立工作会商机制,并共同举行第一次部省工作会商会议。刚才伟中同志已经就科技部与各省市区开展部省工作会商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总体来看,部省工作会商机制建立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部省会商,找准了地方发展需求与国家重大科技部署的结合点,强化了国家和地方科技资源的集成,通过部省双方的合力推进,实现了科技工作和经济工作的良性互动,增强了科技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刚才,强卫书记、惠宁省长都作了重要讲话,让我切实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深受启发。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青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有效应对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战胜了“4.14玉树强烈地震”,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1%;科技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创新环境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度提升。我的感受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青海省科技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青海省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若干政策措施》和《关于加快推进县(市)科技进步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省级财政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由2005年的1.3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08亿元,年均增长25%;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272人,居全国第15位;万名研究与开发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2694篇,居全国第13位,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青海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填补了青海省没有国家级高新区的空白;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农业科技园、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西宁被批准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科技支撑引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青海围绕生态立省、资源强省和科教兴省战略,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盐湖化工、生态建设、民生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在盐湖资源综合开发、特色产业发展方面,采用吸附法生产碳酸锂工艺建成了年产1万吨碳酸锂产业化示范生产线,产品纯度达到99%;在镁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掌握了氢氧化镁的成核结晶规律,彻底攻克了氢氧化镁过滤和洗涤困难这一世界性难题,生产出的氢氧化镁产品纯度达到99%以上;针对玉树地震,组织实施了“重建社会主义新玉树科技引领行动计划”,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组织实施了“123”科技支撑工程。这些科技成果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组织实施,大大提升了青海产业发展水平,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于这次会商,科技部高度重视,伟中副部长专门召开了部长办公会进行研究,青海省科技厅也与科技部相关司局进行了长时间的联系和沟通,目的就是要针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结合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找到共同的结合点,加大对青海的支持力度,这方面稍后我再谈。借此机会我想先谈谈当前科技发展及科技改革的形势。
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科技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讲话中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客观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一是科技投入快速增长,2010年中央财政年度科技投入达到2046亿元,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速,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达到7000多亿元,与GDP的比例达到1.76%,其中企业研发经费占73.4%。二是科技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人员255万人年,居世界第1位,国际科技论文数量从2005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第2位,引文数及高影响论文数显著增加。三是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领域不断突破,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天河一号”、“神威蓝光”等成功研制,载人深潜器成功下潜5188米等。四是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3%,2010年达到7.62万亿元。技术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20%,2010年达到3906亿元。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科技外交已成为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面对“十二五”的新形势和新需求,科技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两院院士大会上要求,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体制保障;在今年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会上要求,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大胆革除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一切体制机制障碍;在今年科协八大上进一步强调,要紧紧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问题,有步骤地系统推进改革。近一段时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又针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刚刚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时也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重要指示精神,深化了我们对科技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
 
最后,我谈一谈对青海未来发展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海资源丰富,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面临的任务还很重,需要结合省情,集全省之力,借全国之力,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第一,充分发挥好部省工作会商平台的作用,共同推动青海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
部省工作会商是科技部深化科技管理改革,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机制创新。建立这种机制的重要目标,就是通过部省双方的共商共议,更好地把握地方发展需求与国家重大科技部署的结合点,统筹配置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合力推进,实现科技工作和经济工作的互动,增强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实施近十年来的效果来看,这种工作机制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欢迎,在加强科技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科技部与青海省建立了工作会商制度,我们将积极与青海省共同建立部省会商的长效机制,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协作,力争在制约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方面,发挥好科技的支撑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紧密围绕本次会商议题,进一步围绕重点,集成资源,加大投入,在重点科技工作领域、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重要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落实好会商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
第二,要大力推动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柴达木地区的发展问题,2005年10月,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列入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 2010年3月,国务院又正式批准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部省双方要把落实国务院规划,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和发展作为重要任务,把柴达木地区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柴达木地区盐湖、油气、有色金属及其他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承担着支撑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三江源、支援西藏建设的重任。经济发展面临的最突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有机结合起来,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着力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重视和加强战略研究,找准制约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着力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加强相关技术的集成和综合配套,形成产业发展链条;建立健全与循环经济发展相配套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集聚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发展以盐湖特色化工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要充分利用柴达木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满足柴达木地区能源需求,实现绿色发展。
第三,要大力发展和改善民生
科技惠及民生是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青海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严酷,少数民族人口接近总人口的二分之一,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服务体系不健全。加快富民进程,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对青海而言尤为重要。
青海正处于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生态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要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加强良种繁育,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推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生物资源开发;要针对人口分布散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农牧业生产所需要的适用技术,并结合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提高科技特派员的创业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牧业的支撑作用,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
要针对青海高发的重大、疑难、常见疾病,加强发病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构建远程医疗系统,开展藏药及其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整合现有资源,构建藏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促进藏医药科学发展。
要继续深入开展三江源、环青海湖、祁连山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退化生态系统功能恢复重建、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多部门合作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力争在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功能评价、保护和恢复治理技术上取得新突破,为典型脆弱地区的生态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同志们,科技部将结合“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实施,通过我们搭建的部省工作会商平台,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部署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积极引导科技资源向青海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社会民生聚集,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我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合作范围必将更加宽广,合作内容必将更加丰富,合作成效必将更加显著,科技也必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青海科学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